儘管欧洲失业率比疫情前还低,但劳工薪资却不见成长,使欧洲人在高通膨时代消费能力不断减弱。

■Europe's unemployment rate has fallen below its pre-pandemic level, but a surge in wages this year doesn't seem likely even thought higher inflation has weakened workers' spending power, according to economists and officials.

过去一年来,不只台湾人会抱怨「什么都涨只有薪水没涨」,欧洲人也叫苦连天。回顾2020年9月疫情高峰期,欧元区失业率衝上8.6%,到了去年10月降至7.3%,已低于疫情前水平,但劳工薪资却不见成长。

经济学家表示过去两年来欧盟政府祭出庞大补助,付钱让企业以无薪假取代裁员,以致企业负担的人力大于实际需求,许多员工空有职位但每周工时减少,薪水自然不会增加。

去年第三季欧元区劳工平均工时较2019年第四季减少2%,也就是说企业如今若要提高产能只须让既有员工增加工时,没必要为了招募人力而提高薪资。高盛欧洲经济学家史坦(Sven Jari Stehn)表示:「劳动市场松弛情形比过去更显着,阻碍劳工薪资成长。」

劳动市场松弛难解

去年第三季以来Delta及Omicron变种病毒接连在各地引爆新一波疫情,许多工厂又因员工确诊而停工,使得劳动市场松弛难解。以德国为例,去年11月全国共有60.8万名无薪假劳工,高于10月的59.8万人。

欧盟统计局资料显示,去年第三季欧盟劳工平均时薪年增2.5%。相较之下,去年9月美国劳工平均时薪年增4.5%。经济学家认为在大批员工放无薪假的情况下,欧洲企业不像美国企业面临急迫的缺工问题,导致欧洲劳工也没有机会争取加薪。

另一方面,欧洲劳动参与率也比美国高。去年6月美国劳动参与率61.6%,较2019年下滑1.7个百分点。去年第二季欧元区劳动参与率64.3%,与2019年第四季相比跌幅仅0.6个百分点。

在欧洲劳动市场松弛持续之际,通膨却不断升温,至今通膨率已高达欧州央行设定目标2%的两倍以上。在劳工薪资成长缓慢的情况下,欧洲央行认为薪资成长再次推动物价上涨所产生的「第二轮通膨效应」发生机率不高,因此迟迟不愿升息。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去年底表示:「经济数据并未显示第二轮效应的迹象,也未看出可能导致第二轮效应的劳资薪资协商有所成果。」

相较于美国联准会预告今年3月前量化宽松政策退场并预备升息的政策,欧洲央行计画今年继续维持债券购买,且今年不打算升息。

欧洲央行在去年12月曾预期今年通膨率平均落在3.2%,较去年9月预期的1.7%大幅上修。欧洲央行坦言若通膨持续高于央行目标,欧洲劳工可能会发动抗争要求加薪。

欧洲各大工会已经开始锁定疫情期间大赚钱的企业,以生产力提升为由争取加薪。欧洲工会联合会副秘书长林区(Esther Lynch)表示:「加薪很重要,因为这代表劳工在疫情期间推动社会前进的努力获得肯定。劳工的付出不只该获得掌声,也该获得财务上的回报。」

面临低价劳工竞争

然而,欧元区长久来面临东欧及亚洲低价劳工竞争,以致欧洲各大工会向来将劳资协商焦点放在减少裁员,而非短期加薪,这回恐怕也使不上力。

林区表示:「工会的原则是对薪资协商採取长期策略,以劳动市场整体生产力趋势及欧洲央行通膨目标为依据,目的是稳定经济復甦。」

#薪资 #企业 #央行 #通膨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