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自然环境及气候剧烈变迁,以及COVID-19来袭,对全球经济局势及各产业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农业的衝击更甚以往。在耕地面积有限且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的臺湾,为持续粮食自足生产及精进农业技术,科技研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全球农业在经歷1.0传统农业、2.0生物化学农业、3.0机械化农业之后,进入一个全新阶段4.0智慧农业。跨领域的技术研发,结合大数据建构决策的协作模式,将农业升级推向智慧化。以科技为弩、研发为盾,这是臺湾永续农业及未来挑战的致胜关键。

为达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之产业目标,从最前端的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科技农企业的计画推动,臺湾农业的防御与进攻,正在加速完成「农业科技」的最后一哩路。我国农业应如何凭藉优势与厚实的技术能量,结合科技与创新思维,创造跨域契机?笔者从产业思维出发,提出下列三个构面进行探讨:1.农业的防御与进攻,2.科研创新 翻转农业竞争力,3.智慧启航 农业科技(AgTech)新蓝海。

依据MarketsandMarkets2020年的预测报告指出,智慧农业的市场价值将以9.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长,预计到2025年将成长至220亿美元(MarketsandMarkets, 2020)。

臺湾为例:运用AIoT技术让智慧加值农业转型,以火龙果栽种为代表;数位化标准作业流程,再透过AI搜集数据,找出最佳化的种植流程,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减少投入风险,协助果农转型冬季产果,平衡夏季、冬季产量,提升农民收益。

荷兰为例:荷兰人口约1,74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2%,土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仅有7%。在先天环境、气候不利的情况下,透过科技发展出高度自动化与标准化的温室系统技术,利用玻璃温室技术,来调控温度、湿度。荷兰将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农业上,实现规模化生产,创造农业科技新蓝海。

以色列为例:以色列三分之二国土位于乾旱或半乾旱沙漠地带,缺乏耕地及淡水资源,夏季炎热少雨,相当不利农业发展。以色列致力开发节水灌溉模式,发展出直接将水送到植物根部的滴灌技术,不浪费任何一滴珍贵的水资源,以农业科技研发的实力,创造出沙漠农业奇蹟。

日本为例:日本为解决从农人口下降问题,建立世界第一座机器人农场,从移栽幼苗到採收,全程由机器人完成,达到智慧农业数位化与无人化的新境界。

创新大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在「繁荣的悖论」一书中提到,「每种创新对于维持经济活力都很重要,但是有一种创新特别关键:创造市场的创新,可以为持久的经济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支撑智慧农业的发展,亦是智慧农业的坚强后盾。「科技农业」不仅要让农业拥抱科技,更要将科技人才带进农业。

臺湾近几年结合产官学研商各界智慧,透过科研的创新与精进,带领农业科技启航迈向数位化、智慧化。运用垂直整合、水平扩张,建立国际行销能量。期盼各界共同携手推动臺湾智慧农业,迎接未来挑战,航向农业科技的新蓝海。

#研发 #智慧农业 #技术 #智慧 #臺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