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记者会中以客家话表示,「我希望有机会去台湾,和桃园、新竹、苗栗、屏东、美浓的客家乡亲面对面交流,尤其是用客家话交流,自家人讲自家话。」陆委会随即表示欢迎。两岸愿透过良善对话营造和解的气氛,跟外界把台海和乌克兰对比,外界认定台海已进入「准战争边缘」显然不符合现实。

台海和乌克兰境况各异

大陆一直希望以「融合发展」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愿两岸兵戎相见。近日召开的2022年对台工作会议,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会中的讲话固然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迭加,台海方向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多,但他还是说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完善同台企台胞分享发展机遇和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为台湾基层民眾、青年群体参与两岸交流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也就是说,台海虽然处于不确定与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大陆还是希望以融合的理念,继续推动对台工作。

但大陆为了避免民进党政府过度操作台独,导致两岸可能的擦枪走火危机,还是坚决对台独採取斗争手段,以压制台独的气焰,最显着的是军机绕台,让蔡英文政府保持警惕,不要踏出台独红线。军机绕台虽然提供民进党操作「抗中保台」的藉口,但对大陆来说,只要可以确保蔡政府不踩台独红线,仍然值得,这符合「想要和平,先准备战争」的理念。两岸能够冷和,总比热战要好得多。

当然,军机扰台也可能引来美日同盟的关切与干涉,但是大陆对此已经有很明确的认知,也就是把台独和外部势力分开,对付台独,大陆还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才会有持续强调「两岸一家亲」,以及「同等国民待遇」的温和政策,大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势」必然站在大陆那一边,在两岸经济此消彼长的对比之下,相信台湾人民最终还是会选择跟大陆和平统一。

至于对付「外部势力」,大陆很清楚,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可能遏阻美日同盟对台干涉,而在国际上,实力等同于武力,它也是综合国力的总和。所以,不仅经济力要强于美国,军力的发展也不能落后于美国,这也是大陆在军事实力上努力「超英赶美」之因。

如今,大陆已经拥有航母、歼-16D等各式电战机,各种飞弹、太空科技也在急起直追,这是以实力阻止「外部势力」干涉台海情势的有效保障。

坚定融合与遏台独并进

因此,区分台独和外部势力,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不变的操作法则,没有外部势力干涉台海问题,大陆相信解决台湾问题,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大陆认为只要持续推动融合政策,必然是有效的主因。

所以,汪洋在对台工作会议的谈话,根本就不提使用武力的话,这是大陆的自信,也是对台湾人民展现善意的一面。

同样的,朱凤莲在记者会中所强调,希望透过民间和基层的交流,为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提供更多内在动力,大陆将一如既往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两岸民眾扩大交流,加深理解,增进认同,一起弘扬善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她也希望两岸民眾都要提高警惕,绝不要被民进党当局、绿营网军和特定媒体带乱节奏、带偏方向,加深误解和偏见。

美国一向把武力视为「政治工具」,使用武力并非要灭亡他国,而是作为阻止侵略的行动,就像当前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的情势下,美国与欧盟保持高度警戒,利用各种会谈协商希望避免战争的发生,同时美国调动8500名士兵待命,必要时随时奔赴战场。

同样的,大陆对台虽然不愿意放弃武力的使用,但是在对台工作很少提及使用武力。大陆军机扰台更像是对台独的「政治斗争」,是一种政治工具,并非是为武统做准备。

大陆对台政策以融合发展为前提,将不断释出交流与和解的善意,台湾不需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就像陆委会欢迎朱凤莲来访一样,千里和平,必然始于足下。

#交流 #融合 #大陆 #美国 #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