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等各国纷纷放宽防疫规范。中研院生医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指出,台湾现阶段防疫策略不宜清零,而是要以「最低的危害」控制社区传播,才有机会到达疫情的终点;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则认为,台湾防疫方向应介于清零与共存之间,以「重症清零」为目标。

英国首相强森近日预告,将在2周后解除所有防疫管制;北欧三国瑞典、丹麦、挪威也宣布撤除防疫禁令,其中丹麦更开出全球第一枪,正式取消所有防疫管制;美国多个州别也宣布解除口罩令。

Omicron传染力强但轻症比例高,何美乡指出,国内无症状比例逾4成,以此估算,只要有1例无源头的本土病例出现,同时也应有另1名无症状感染者在社区中活动,虽然防疫人员倾全力疫调匡列,但只能预防传播链扩增,很难回溯找出感染源头的无症状个案。她认为,台湾现阶段的防疫政策不宜持续定调为「清零」,这样只会事倍功半,而且成功率极低,「这绝对不是唱衰,而是理性务实。」

何美乡指出,台湾要做的是如何让病毒以「最低的危害」进入,达成可控制的社区传播,如此才有机会到达疫情的终点,否则台湾会持续像「真空的防疫泡泡」,随时可能意外被戳破,进入疫情失控的状况。

陈秀熙则认为,如今全球防疫有两个极端,一个是清零,一个是与病毒共存,由于Omicron传播力强、传播管道多元,且境外移入个案多,台湾不太可能追求清零,但台湾不同于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未因疫情超过流行关键点而「走不回来」,因此也不必比照欧美追求共存。

陈秀熙估算,若台湾每周确诊个案可控制在400人以内,基本上就不太会有重症,当前的防疫方向应以介于清零与共存之间的「重症清零」为目标,并朝「动态清零」方向前进。

#传播 #追求 #控制 #社区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