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1月CPI和PPI双双明显滑落,凸显消费端和生产端出现疲态,「稳增长」压力加剧。大陆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跌破1%,增幅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至0.9%,为四个月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也降至半年新低,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至9.1%。
分析认为,CPI月增幅低于正常春节假期前水准,进一步印证消费疲软、疫情多城延烧对经济的衝击。
统计局数据显示,大陆1月CPI年增幅0.9%,低于市场预期的1%,月增0.4%。PPI部分,1月年增幅9.1%也低于市场预期,月减0.2%。
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数据显示,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平稳。具体看,1月食品价格年减3.8%,降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2个百分点。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无论是下游消费价格,还是上游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均略超市场预期,反映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需求端,需求不振是造成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王军认为,需求不振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居民消费疲弱,背后是收入增长乏力、对未来预期不良、疫情防控较严,二是房地产投资回暖尚不明显,对钢材、有色、水泥等传统产业的带动力快速下降。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周浩指出,1月CPI月增0.4%的涨幅远低于正常春节假期前的水准,说明2022年春节消费受到疫情很大衝击,总体看消费疲软是目前大陆经济一个比较显着现象。从这个角度看,货币政策的放松是肯定的。
保银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宏观政策需要更具支援性,而且政策效应传递到实体经济也需要时间。通膨的下行为进一步政策宽松打开空间,预计未来数月有更多宽松政策推出,包括降准和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等。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物价拐点到来,经济低迷时期通缩是大趋势,之前的工业品通膨是供给衝击的结果,而这个供给衝击不具可持续性。物价回落趋势确定后,后续降息降准空间打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