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机械是工具机产业中换刀系统的领导品牌,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可以获得全球知名工具机厂採用?董事长黄耀德说,品质是德大机械最大的坚持,为了不断精进品质与性能,我们19年前就成立「生产改善部」。因为一套刀库的零件多,都需要寿命测试甚至长期使用后,才会发现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哪怕是小到一个螺丝或是一个弹簧,都要追根究底做很多实验,才能彻底了解问题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案。20年来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改善案例,所以生产的换刀系统才能愈臻完美。而有了品质做后盾,不仅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成功打入市场公认要求最严格的日本工具机供应链。
如此优异的表现并没有让德大停下脚步,黄耀德说,台湾已经存在缺工缺地缺人才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做更多事,是我们一直思考的方向。德大虽是国内最早导入自动化生产的零组件厂,但我们认为要再朝更小细节去着手,像目前在执行中生产线的改造,就连锁个螺丝都要计算如何能节省时间,是产品设计配合调整呢?还是组装产线重新规划?再或者是透过辅助设备与工具来提升效能?希望能将目前每个月1,200套刀库的产能,在不需扩厂的前提下,提升到1,500套。
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生产线要调整,在营运管理更需配合,黄耀德说,多年工厂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发现市售软体(包括ERP)很难解决制造业的痛点(没有管理经验的人写的管理软体,是没有灵魂的)。比如说,当客户订单改变交期或规格时,採购如何通知供应链?如何催料?这个议题没有任何软体能解决,我们只好自行研发软体解决。又如,可视化看到机器稼动率又如何?重点是要改善稼动率。
所以5年来投入研发各种制造业专用的工厂管理软体。不仅开发更贴近使用者的ERP系统,更延伸出VIS全域可视化管理、APS自动排程系统、专案及绩效管理iPM、售服iAS,类似line功能的公司内部保密沟通用的iCom,这些软体是迈向数位管理必备的工具。管理软体不会帮你找到订单,但可以让你订单增加时,不用增加人力,德大这几年来数位优化的成果是:订单增加30%,人员从210人缩减到150人。办公室自动化/加工组装自动化/资讯正确省时化,是制造业升级必经之路。
去年德大举办第一届「精智春秋」技术交流会,邀请工具机使用业者、工具机厂、控制器厂、零组件厂、自动化周边及系统整合商打造使用者和供应链之间的技术分享及媒合平台,黄耀德说,我真心希望台湾每家工厂都能有效率发挥其对贡献社会的功能,让台湾经济发展,具世界级的竞争力。希望在智慧制造这条路上,帮产业找到对的方法,减少重复错误少走冤枉路,让台湾产业能加快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脚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