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小企业关心如何盘查,蔡玲仪说,会先区分制造业与中小企业、商业等业别,中小企业将列为自主盘查范围交由经济部来辅导。
蔡玲仪指出,目前已经公告第一批应查验温室气体排放源,包含发电业、钢铁业、石化炼制业、水泥业、半导体业、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业、全厂化石燃料燃烧,凡「直接」排放温室气体年排放2.5万吨当量企业,都需要申报,截至2020年底,须盘查的厂商家数达到287家,未来这些排碳大户也是首波课徵碳费的对象。
不过,温管法草案中,将把电力业排碳量回归到使用者身上,因此部分制造业中,虽然直接排放未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但使用电力生产,未来电力碳排量将列为企业的「间接」排放,因此总计直接与间接排放超过2.5万吨将成为下一阶段扩大列管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忧心新法上路后,不知道如何进行盘查。蔡玲仪指出,环保署将在3月底前修订「温室气体排放源盘查指引」,除既有规定2.5万吨以上必须登录厂商外,也会简化盘查内容,提供中小企业、服务业来使用,厘清企业排放量,才能逐步渐进确保2050年可以达到净零排放。
根据经济部统计,全台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54万家,其中可能会受到供应链要求需要盘查的有19万家。
环保署表示,中小企业部分会交由经济部辅导,后续再视情况调整,若有需求后续再进行符合国际标准盘查规定进行。
至于温管法修法草案中,过去提出新产业园区、科学园区等新设排放源,必须做到一定数量的增量抵换,若无法执行则会有相关罚则,但企业反应相关抵减数量有限,希望法规能更有弹性。
对此,蔡玲仪说,将设置「减碳代金」的方式,作为温室气体减量用途。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