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停车格一位难求,市府为提高停车周转率,酝酿修法调涨停车费,热门路段将一口气调高20元,未来更可能出现1小时收150元的「天价」。市议员李明贤质疑,全市汽机车格位逐年增加,停车费收入却出现负成长,可见管理绩效太差。北市停管处对此表示,近2年受疫情影响才下降,若只是路边停车格,确实有因格位增加而提高3亿元开单收入。

根据统计,柯市府2017年收费汽车格为9.9万、机车格为2.4万,停车费收入总金额是40.9亿,隔年上升到41.9亿。不过,2019年收费汽车格虽达10.2万、机车格更倍增到4万,但收入却停在41.9亿,2020、2021年总收入更跌回40.1亿。

李明贤质疑,北市汽车格近5年增加4280格、机车格更大增6万格,停车费总收入却仅有微幅上涨,可见停管处管理绩效太差,即使柯市府声称2020年、2021年因疫情所致,收入因此负成长,但他认为不能老是将问题推给疫情。

他直言,停管处大涨停车费,美其名是「增加车格周转率」,但以目前营运绩效与调控能力来看,无法令人信服,最后倒楣的还是民眾,且增加周转率并非只有涨价,可参考现行民间停车场祭出的「限时停车」收费方式。

对此,停管处营运科长罗至浩解释,停车收入包含路边停车开单、路外停车场收费及停车场委外权利金等项目,但权利金收入涉及人力、设备等变数,单看收入总额无法反映实际情况。单纯检视路边停车格状况,汽车停车格增加约6000格,机车停车格增加约5.6万格,开单收入确实有增加约3亿。

罗至浩强调,公有停车场收费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停车费收入未来将用在停车场兴建及维护,最终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来路外停车场将着重管理,如有使用率过高情形,除调高费率外,也会考虑採累进费率计算,路边停车格则用限时停车、累进费率方式管理。

#收入 #管理 #收费 #停车 #收入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