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丁在2月24日展开军事行动,震撼国际社会。而美国总统拜登,以及今年任满八年的北约秘书长、前挪威首相史东腾柏格,都是以乌克兰不是北约国家为由,美国和北约都不会军事介入,将部队开进乌克兰的国境。各国领导人除了严正警告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也联手进行制裁;最直接的,除了德国停止审查北溪二号的天然气管,以及林林总总、面向不一、程度不同的经济与金融制裁,也陆陆续续的公布。

然而回顾过往,就「自由民主,谁说了算」观之,回顾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让人感慨万千,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根据美国知名的政治学者杭廷顿的观点,相较于二战后的苏联,从1974年开始的「第三波民主化」,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之声望,明显而且有实质上的提升。那一波的民主化,见证的是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强人的引退和下野。而该波的民主化则结束于1989年中国大陆的天安门事变,1990年的东西德统一,1991年12月的苏联解体,乃至于共产主义的殒落。

然而,时至今日,让人遗憾的是,美国做为自由民主的典范国家,落实自由民主价值的方式,与世界各国追求民主的世界公民之期盼,逐渐开始产生落差。198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雷根,出兵人口十多万、加勒比海的岛国-格瑞纳达;英国、加拿大、以及联合国大会,都正式谴责美国的入侵行为,公然的违反了国际法。在1989年,老布希总统则是採取:有代号名称的「特别军事行动」(与这次的俄罗斯相同),逮捕巴拿马军事强人诺瑞加,送回佛罗里达州审判入监服刑。而最令世人瞩目的,当属2001年911事件被恐怖攻击之后,2001年出兵阿富汗,以及2003年出兵伊拉克。最后的演变则是,美国总统拜登就任后,在2021年从阿富汗率先撤兵,英国、法国、德国的北约国家,也随之撤兵。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2月9日到10日,在线上所召开的「民主峰会」(Summit for Democracy),依据2021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报告,108个国家里面,「自由」或「完全民主」的国家有77个,「部分自由」的受邀国家有31个,另外有3个则属于「不自由」的阵营。有共产主义国家的越南,以及具有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特徵的两个国家受邀、但不出席的巴基斯坦,以及打内战的分裂国家刚果。重要的是,还有四个参加「民主峰会」的国家,过去10年「独裁程度-提高」、或「言论自由程度-大幅降低」,包括:巴西、菲律宾、印度、波兰。

值得探讨的是,是不是定期举行各种从中央到地方的选举、修改宪法与公民投票,一应俱全,就是民主国家?对于美国而言,答案显然不是。民主国家的认定,在2021年的「民主峰会」上,看不出来有具体的标准。换言之,「自由民主,谁说了算」,才是根本问题之所在。

另外,就「人权价值与难民政策的两难」观之,过去十年来,因为收容政治难民的移民政策,所酿成欧盟国家的意见分歧,龃龉不快,迄今仍然存在。最大的苦主,当是欧盟经济首强的德国,不只丧失道德高度,也处于进退失据的尷尬局面。何以致此,因为以德国和法国为首、义大利和西班牙次之的欧盟(27国),以美国、英国、法国为首的北约(30国),面对乌克兰的危机,欧盟当局和欧陆国家的领导人,思考到的重大课题之一,恐怕是过去10年来,共同的政治梦魇:「难民」。

从2010年底到2011年的「茉莉花革命」,透过社群媒体在民间社会的传播,从北非的突尼西亚开始,往东边迅速发展,利比亚、埃及、再向北延烧到中东,尤其是叙利亚的内战,一直打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过去这些年来,从北非搭乘小艇,北渡地中海,前往义大利和希腊,或是从中东,经由土耳其向西,进入欧陆各国。当时的德国总理梅克尔,因为主张应该接受这些难民,以身作则,大量接纳上百万的难民;而意料之外的后遗症,则是欧陆其他各国,成为难民前往德国而路过、甚至无法再前进,而直接停留下来的国家。

由于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源源不绝的涌入欧洲,甚至西进到法国,经由英法隧道进入孤悬海外的英国。而其直接的影响,就是排挤到原本就困窘的国家财政,欧洲各国人民因为福利、就业、治安的问题,也从而掀起反移民的风潮。当这种人民的不满情绪,直接透过选票表达,政治人物和国家领导人的移民政策与主张,成为过去10年来,欧洲各国选举的最重大课题之一。

「有权力的人说话」,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一向重视人权、欧洲的自由民主国家,「人权不愿离口,移民不愿接手」的时代,开启的当是,更务实的国防外交政策。当民主价值遇到政治难民,面对「没有人是局外人」的战事,由美国当家做主的北约国家和欧盟当局与欧陆各国领导人,很难在短期间内,做出重大的政治共识。后续的政经形势发展,也就令人更加难测。

#难民 #政治 #美国 #欧盟 #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