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回收流动性,2日再从市场收回人民币(下同)1,900亿元。对于人行近日操作「转向」,专家普遍认为,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及2021年宏观杠杆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仍具发力空间,近期仍有机会降准降息,进而带动贷款利率向下。
上海证券报报导,人行一改2月底加码放水的调性,3月以来两个交易日都从市场抽水。2日公告进行1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附卖回)操作,利率持平于2.1%,由于2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等于单日净回笼1,900亿元,较1日的净回笼500亿元大幅增加。
对于人行「由放转收」,专家分析,主要是3月初资金面转松,人行收回过剩流动性进行灵活调节。观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3月以来短天期利率全面下降。以隔拆利率来看,2月28日维持在2.234%,3月1日人行虽从市场抽回资金,隔拆仍降至1.801%;2日扩大回收流动性,隔拆也仅略升至1.887%,仍低于2月底水准,显示市场资金充裕。
人行2月28日公布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文章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分析,货币政策仍聚焦在「稳增长」,加上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预期接下来货币政策将延续2021年12月以来「加大力度稳定经济大盘」的操作方向,降准降息仍是可能选项。周冠南表示,人行直接点出信贷增长的诉求,而目前信贷增长动能相对低迷,最快第一季末可能再度降准或下调政策利率。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在「宽信用」政策方向下,2021年企业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61%,较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并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低。他认为,目前尚未看到经济回暖的明确讯号,为提振整体需求以达「稳增长」之效,人行势必要继续引导贷款利率向下,预期未来两个月内仍有较大可能降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