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社头过去是台湾最大的袜子产地,产量占全台约八成。外销全盛时期,年产值曾逾百亿元。但随着全球供应链板块位移,社头这个曾经闪亮亮的台湾织袜故乡,无可避免的黯淡下来。但当地仍有一位坚守阵地,织袜已逾一甲子、有「袜仔王」封号的胜鸿工业董事长萧明村。

萧明村进入制袜业,全是因为孝心。父亲是铁路道班工人,当时没有鞋袜可穿,夏天工作会起水泡,冬天则是冻到龟裂流血。父亲回家时,孝顺的萧明村都会帮其洗脚,因为不忍心看父亲双脚继续伤痕累累,逐渐兴起帮爸爸做袜子的念头。

告知这个想法之后,父亲欣然答应,遂拜托认识的人让当时国小刚毕业的萧明村,进入大同纺织。刚进工厂的萧明村,非常认真地从清晨5点开始上工,负责「束袜口」,晚上12点半才回到家,主管看他老实勤奋,问他要不要「学工夫」,他因此开始接触了制袜机台。

扎实打底受人青睐

「从手摇的织袜机、半自动的,到组装机台、车床等什么都学,英国、德国、日本等机器通通都碰过」,扎实打好工夫后,萧明村一退伍,马上被提携成组长,之后又被挖角到薪资较优渥的正大尼龙,遇上他创业的第一大恩人。

萧明村在正大的主管,为协助其创业,主动出借六台织袜机。做着做着,又因为萧明村不计报酬的帮忙修理机器,认识了第二大恩人。这位恩人,主动带他收帐,帮他介绍客户,萧明村再次照着恩人的话脚踏实地的做,高品质商品也很快就打开知名度,皮尔卡登、Playboy、佐丹奴等大品牌都找上门来下单,胜鸿工业也迎来巅峰。

不断创新保持竞争力

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无法抵挡的趋势是,区域产业链出现大挪移,大陆、越南、印度等地的工厂陆续崛起,台湾制袜业无法与前述国家竞争。精明的萧明村立刻转型,申请证照改作医疗保健商品,护膝、运动袜套等产品。

萧明村认为,要在国际上保持竞争,一定要一直创新商品,并以「少量多样」的产制方式,与其他国家企业区隔。因此,胜鸿一直与纺拓会、纺织研究所密切合作,加强产品功能性,「锗、钛、负离子、银纤维等先进功能都要加进产品,再加上稳定品质,才能生存。」

现在的胜鸿工业,内、外销市场都经营,外销国主要是日、德、英、美等国,占比近70%。其中又以出口日本为最大宗。

但即使转型做医疗保健相关商品,仍会面对竞争,在听取包括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建议后,萧明村自2011年起,开始经营观光工厂,一方面是想让下一代能有个去处了解社头过去的「制袜荣景」,另一方面,还可以打开企业知名度。

如今社头的制袜工厂相较鼎盛时期,已剩约三分之一,对此,从12岁起做了63年袜子的萧明村,仍不轻言放弃,「二代愿意接班,更要继续努力」。他跟两个儿子说:「我的时代跟你们的时代不一样,你们要依照你们的时代去做。」

达人座右铭

天公疼憨人

经营企业过程中,萧明村无可避免地被倒过债,也被抢过单。但他不愿计较,他说,「就算一时被抢走了,订单还是又会再转回来」。

达人小檔案

现 职:胜鸿工业、袜仔王观光工厂董事长

生  日:民国37年

学  歷:社头国小

经  歷:大同纺织、正大尼龙

#恩人 #社头 #父亲 #织袜 #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