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30年来,欧洲努力想与俄罗斯化敌为友,在经济外交上结为伙伴,但俄国总统普丁上月出兵乌克兰,让欧俄结盟的梦想划下句点。

■The Russian attack on Ukraine marks an end to years of European endeavor to deepen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ties, even 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aggressive neighbor.

儘管俄罗斯总统普丁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多年来欧洲仍期盼能与这只「北极熊」结为盟友,努力想深化欧俄的经济与外交关系,但俄国入侵乌克兰让欧洲彻底梦醒。

欧盟铺天盖地制裁俄罗斯,援助乌克兰难民,也诉诸外交手段力促停火。在此之际,欧洲民主国家面临一个问题:俄国公然想改写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企图以武力遂行野心之际,该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

俄乌战争可能迫使欧洲与美国改採围堵俄罗斯的新政策,但这需要欧洲国家尽速增强军力,强化东欧的防御能力,分散欧元区的能源来源,避免依赖俄国的油气。

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寻求与莫斯科对话,和对方有建设性接触的希望破灭,法德领袖亲赴克里姆林宫找普丁斡旋,是最后孤注一掷的努力。

俄罗斯大到无法忽视

30年来,西欧国家致力与莫斯科和解,甚至建立友谊,是因为看到其中的经济机会,同时认为俄罗斯重要到无法将其边缘化。然而与此同时,欧洲政府矢言维护奠基于北约组织(NATO)、欧盟及民主自由的欧洲大陆秩序,以此维繫欧俄关系。

西方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此话普丁已说了15多年。这位独裁强人不时哀嘆苏联帝国瓦解,也谴责西方势力东扩,在乔治亚和乌克兰提议加入北约,乌克兰想与欧盟签贸易协定后,普丁2008年进犯乔治亚,2014年吞併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

欧洲经济龙头德国长久以来体现欧洲的传统做法,对俄罗斯採取模糊策略。

经济龙头德国也头痛

2014年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时任德国总理梅克尔带领欧盟制裁莫斯科,但她同时不顾美国和多数欧洲国家反对,执意兴建连接俄德的天然气管线「北溪二号」。

德国现任总理萧兹将俄罗斯天然气及其威胁,与欧洲安全连结,打破梅克尔战略模糊的传统,在俄国对乌克兰开火后,宣布冻结「北溪二号」,他表示,「今日情况与以往迥然不同。」

巴黎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FRS)特别顾问海斯堡(Francois Heisbourg)说:「北溪二号已死。」

西欧国家长久以来想与莫斯科结盟的梦想逐渐幻灭。而曾为苏联卫星国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俄罗斯始终有戒心,这些新兴民主国家认为加入北约及欧盟,可确保国家独立地位,对抗復辟的俄罗斯影响力。

冷战结束后西方阵营与俄罗斯有段蜜月期,美国及欧盟主要成员国将俄国首任民选总统叶尔钦(Boris Yeltsin),视为他们的新朋友,也是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伙伴。

但1990年代巴尔干半岛战争,俄国介入其中试图发挥影响力,西方与俄国的融洽气氛变调。2000年代普丁掌权下的俄罗斯,对西方主导国际秩序及北约势力扩张到前苏联卫星国,逐渐流露挫败不满。

伦敦皇家三军联合研究院(RUSI)副主任艾尔(Jonathan Eyal)指出,「自一次大战结束以来,北约扩张成了对欧洲的诅咒。」他说,中东欧小国难以自保,必须在泛欧安全架构或被纳入势力范围做选择,这正是今日乌克兰的写照。

#普丁 #欧盟 #经济 #俄罗斯 #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