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当初筹办过程,创立协会需要三大条件,包括地方、人员及经费。本人动员了原来服务的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同仁帮忙,在事务所内以一张办公桌作为筹备处,但比较棘手的,是经费的问题。
为此,开始四处奔走,拜访着名上市柜公司高层,希望能得到支持,然多数是碰钉子。另一方面,部分经费则来自于会员缴纳的会费,本人就自掏腰包、缴纳永久会员会费,这是协会经费的一大来源,然在协会草创之初,名声还没打出来,会员不多的情况下,经费相当拮据。
所幸,台湾另外三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勤业眾信、资诚、安永,看到我们的努力,决议大家共同努力、分摊经费所需,其中,勤业眾信一口气就先捐了150万元。而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派代表担任理监事,常年出钱出力,为协会的永续发展做出贡献。
协会创立于2002年3月,早于行政院稍后于2003年成立的「改革公司治理专案小组」,可谓超前部署。创立后,就积极向社会大眾推广公司治理概念与做法。本人在担任第一届公司治理协会理事长时,更亲自到各机关单位、会计系所等授课演讲,当时自编的讲义,写满重点提醒,可说是推广心切。
协会也引进国际文献,推动证交法修法、公司治理评量等,创立不到一年,在经费异常拮据下,就完成了「强化公司治理机制」整合计画报告书四大册,内含三项子计画的研究结果,用以向主管机关提出公司治理改革的具体行动方案,使台湾公司治理制度能符合国际化标准,协助台湾企业转型,更重要的是,增加台湾企业对国际性资金的吸引力。这项引介、出版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的专门着作的工作,协会一直保持到现在。其中,包括股东电子投票、设立独立董事等倡议,都是在当时开始推动,20年来逐步落实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协会所推动的「公司治理评量」,有别于金管会所进行的「公司治理评鑑」。公司治理协会的「公司治理评量」,会由执行委员实际到公司进行访谈,进一步为公司的治理制度「体检」并提供建言,有助于公司在主管机关进行评鑑前,早一步改善内部缺失,进而提升评鑑成绩,推升公司评鑑等级。
任期届满后,本人交棒给柯承恩教授,之后协会歷任的理事长,包括陈树、丁克华及吕东英三位金管会的前后任主任委员外,第六任的刘文正和现任的陈清祥理事长,都是一时硕彦,他们在任上不断引领协会创新、精进,如举办国际高峰论坛、提供政府建言,使协会成立二十年来,能为各界所支持推崇。
台湾推动公司治理20载,上市柜公司多已设有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赋予其监督职责。对此感到相当欣慰,各企业审计委员会的运作越来越好,但公司治理要真正落实,还要大股东愿意放手,这也将有助于改善台湾传统的家族企业文化,避免发生经营权争夺等变数,稳定公司营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