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出口导向国家,制造业贡献我国GDP功不可没,歷经15年积极减碳已减少46%成效,但这样仍不够,因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占全国总量51%;国发会公布2050净零碳排路径图,督促制造业产业转型,提出3大面向、11项措施,依循大企业领导带动中小企业,并由国营事业以身作则逐步实施。
国发会表示,会结合产业公协会及供应链中心厂作法,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碳盘查与减碳能力,驱动上、下游厂商,进行绿色採购、绿色生产等合作减碳,形成绿色供应链。
经济部昨也宣布,为协助中小企业因应国际净零排放趋势,已开发「碳盘查计算器」,并正式上架。中小制造业厂商可透过简易数位工具,算出自己排碳量,轻松跨出减碳第一步。
此外,国发会透过制程改善、能源转换、循环经济等3大面向,设备汰旧更新、氢能技术开发、扩大生质能、扩大天然气使用以等11项措施,推动制造业迈向净零排放,督促的重点产业包括石化、水泥、电子、钢铁与纺织等。
商业部门排放量占全体部门的10%,进一步检视其排放结构,主要来自电力;为达到2050净零碳排目标,国发会表示,大用户落实年均节电1%要求,并辅导或补助老旧设备的汰换,包括空调、照明、冷冻冷藏设备等,导入智慧科技、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操作行为改善来达到目标。
惟对净零排放路径图的公布,环境权保障基金会专职律师吕冠辉表示,政府应将目前提出的近9千亿净零预算优先进行衝击评估,并至少将预算的1%做为公民参与预算,积极进行利害关系人沟通。因为净零转型的关键是「不遗落任何人」,政策执行更需仰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避免落入中央和地方不同调的困局。
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研究员倪茂庭表示,在碳费的费率设计上,也应确保碳费能定期提升,对准国际净零目标下应有的碳费水准,政府也应明确「碳税」规划的时程,拉高治理的层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