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增修条文》与《公投法》对于立法院提出的修宪复决案,于投票日时程安排存有差异。学者表示,「修宪等不等于公投复决」值得大法官解释;但国民党既已支持18岁公民权,若再回头说《公投法》不修,修宪复决就不得与大选合併,很容易遭民进党操作成杯葛修宪,「法理就算没错,但选票上很吃亏」。因此,若坚持修法,就必须细腻切割两者的论述。
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廖达琪表示,《宪法》位阶优于一般法律,但不可否认的是,《宪法增修条文》与《公投法》对于复决期程的安排,确实是暧昧不清存有扞格,「我同意这是有争议空间,也就是说,修宪的公民复决,与一般公投的公民复决是不是同一回事?如果不是同一回事,就有理由寻求大法官解释,解决暧昧地带。」
但廖达琪直言,这个问题在法理上虽然存在,但在政治现实上,多数民眾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当国民党对法理正当性提出质疑,很容易会被民进党以简单的一刀切方式,直接打成「杯葛公民复决,支持公民权下修打假球」,平白吃了一记闷亏。她说,为何蒋万安、侯友宜不愿对法理问题表示太多意见,原因就是在这。
廖达琪强调,既然所有国民党立委已对18岁公民权投下赞成票,在技术上,就应积极鼓励民眾踊跃在公民复决时投赞成票,而不是先以批判式的方式,把焦点锁定在时程安排的法理争议。她说,「先争取让民眾、让年轻人清楚感受到国民党支持18岁公民权,再去谈如何启动法理问题的思考,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人感觉你态度模糊。」
「民进党太懂得操作选民心理,就算是错的事,也可以用切割的方式来赋予合理性。」廖达琪说,民进党对于公投该不该绑大选的立场转变,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因此,国民党若认为《宪法增修条文》与《公投法》的法理问题必须解决,就得设法将「赞成18岁公民权修宪」与「法理争议」细腻切割处理,有次序的分轨沟通,才能避免让民进党把议题全混在一起,丧失议题主导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