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3月底的接连两日,美国贸易谈判大使戴琪女士(Katherine Tai),在眾议院岁入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上,即席表示现阶段不再着重要对北京施压,而要中方实践公平贸易行为;同时,在关键制造和重要组件的供应上,美国应达成经济的独立,在国内即做好「战略性投资」,以摆脱对中国制造的长期依赖。
全程将近四小时的眾议院听证和在参议院共计二个半小时的应答,戴大使一再强调普惠全民的原则和劳工权益最优先的经贸擘划,包括要强化世贸组织和重回《京都议定书》等的条约义务。然则,除了与中国、俄国经贸往来的棘手议题之外,与会共和党议员所看重的则是选区利益,他们仍旧在乎能否争取关税降低和扩大海外的农产品市场。
因此,类似「印太经济架构」(Indo 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所倡议的主轴,强调结合心志相投的盟友做生产链重组;并意图运用国际竞争的杠杆,操作为是保障劳权、人权与民主价值的利器!但拜登政府前卫战略与偏重劳权的观点,却不断遭到跨党派议员的质疑与来自东亚、南亚盟友的不可置信。
毕竟,民主体制的运作与人权价值的具体落实,到经济大政得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拉锯攻防,直如是要去取东海之水,来救援正被困在车轮下濒死中的乾鱼啊。即便是一度亲密友好的印度,值此俄、乌纷争下的严峻挑战,也只能遵守现实主义,径行不结盟、选边站的外交传统。
就在同一星期,戴琪女士到访新加坡三天;更一再被问起关于印太经济架构的具体内容。戴女士的回答很乾脆,她认为会质疑该经济战略与内涵的人,不是没在听她的说明,就是缺乏耐性因而只急着要看到成果。然则,这样的殷殷追问,却是因为戴女士在参议院的质询应答上,声称签订自贸协议和做关税减让的谈判,是二十世纪已过时的政策工具!她知道魔鬼依旧藏在细节里;同时自2012年以降,美国已不再追求自贸协议的促成与推进。
诚然,在拜登总统与李显龙总理于华府见面之后,关于对极权主义国家的经济制裁与金融追剿的全球风暴,刻正隐而未发;说白了,降低关税与市场开放的谈判,压根儿就不是现下重点与做危机处理的关键巧门。倒是戴女士在星国受访时的大白话,可以让一些支持台美签订自贸协议的声音,暂时停歇。
日本经济新闻社的全程跟监,报导也最为贴近。就印太区域的关切所在,仍是技术投资的层级、国家放贷与美国市场;因此,美国愿否回头,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既实际又能稳定东南亚国协的军心。
如今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架构」说帖,已在徵询美国企业和产业代表的意见;日本与韩国官员,也会跟美国开启双边谘商。据信会着重在半导体等的关键供应链与洁净能源的推进;即令先前英特尔总裁基辛格(Pat Gelsinger)到访过马来西亚,但面临着碳中和的成本增加和最低税负制的资金流失压力,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嗷嗷待哺的事实依旧,谁来或不来?大抵也没用的。
大火热炒却没上得了桌,那就连当凉拌菜的开胃效果也没有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