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猕猴从保育类降为一般类野生动物至今满3年,动保团体接获超过151件违法饲养台湾猕猴通报案件,包括关笼导致焦虑自残、或一生从未喝过水、骨骼严重变形难以行走等,动保团体、立委昨呼吁政府应尽速修法禁止饲养、繁殖、买卖台湾猕猴,并全面清查救援。
农委会2019年认定台湾猕猴族群数量稳定,从保育类降为一般类野生动物,但动保团体同年设置违法饲养台湾猕猴通报窗口,至今接获超过151件通报。实际田野调查发现,猕猴多半被单独关养在小铁笼,环境恶劣,严重剥夺天性,导致猕猴出现在笼内来回走动、吸允手指、不停摇晃身体等异常行为,甚至骨骼严重变形,无法行走。
台湾猕猴共存推广协会秘书长林美吟说,台湾猕猴属于群居行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需求广阔,有多元复杂的採食习性及社交生活,不是人工饲养环境能满足,许多民眾以为幼猴可爱无害而饲养,但随着猕猴年龄增长,生理、心理需求都未能获得照顾与满足,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生病也无法到一般兽医诊所医治,是非常严重的虐待。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副执行长陈玉敏说,近年人猴衝突事件剧增,许多民眾以为台湾猕猴已不是「保育类」,便可以猎捕、饲养,更常以「危害农作」为由猎捕;此外,政府对一般类野生动物救援、收容量不足,多数县市对通报违法饲养个案消极劝导、无法没入,让违法饲养更严重。
动保团体要求政府,从《动物保护法》或《野生动物保育法》研拟禁止饲养、繁殖、买卖台湾猕猴;农委会应设置全民检举猕猴私养专线,全面清查私养案件,调查动物来源,将动物没入后评估再野放或安置适合场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