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界期待已久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扩建案,是该馆创建近40年来首次的扩建,也是台北市的指标性工程,但12日仅2家厂商投标,未达法定家数而以流标收场,中华民国全国建筑师公会(全建会)20日呼吁,此案应检讨「统包」的问题,不应急就章在此时进行第二次招标并只提供8天的等标期。

全建会理事长刘国隆直言:「是时候了!探讨这一工程流标的根源和乱象,并正视『统包』对建筑工程美学的抹灭,这是个指标。」他指出,以此44亿的台北艺术园区—台北市立美术馆扩建案,本应是可作为都市行销的一个计画,然而在此时以「统包」进行,一来是令建筑设计与营造绑在一起权责不分,有可能因预算和时效而牺牲了设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近年因前瞻计画、台商回流大举建设,台湾的施工量能已达1年3兆新台币,加上疫后缺工缺料,营造商亦已不胜负荷。

建筑师吕钦文指出,所谓「统包」是将设计与营造两个类型的採购,合併为同一採购一次办理,看起来缩短流程而省时,然而实际上为了要将需求与规格做好,业主要另起一标「专案管理服务」,省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却不免扼杀设计的可能性与有理想的设计团队。

建筑师阮庆岳也表示:「建筑业应是三角平衡的结构,政府的政策、营造厂的资金及建筑师的设计应是三足顶立」,但事实上建筑师没有任何实质的权力,一旦不被看重或保障,就难免在此结构中被挤压,「会是台湾建筑文化整体的溃败!」

建筑师简学义表示,自己的团队在几个月内询问了全台40个营造厂,在整个国际及台湾营建市场处于缺工缺料的情况下,事实证明北美馆扩建案仅2个团队参加投标。「统包本身不是问题,但在北美馆案中是否能有其好处是被质疑的,一个文化性的建筑,不应把统包的前题变成『窄门』,否则就算有成千上万有理想的建筑师,也参与不进来」。

全建会呼吁北美馆这一有指标意义的工程,此时应停下急于统包出去的脚步,避免将可成为都市重要地标的工程变得乏人问津,而让专业建筑师无力挹注创意与能量。

#扩建案 #统包 #营造 #建会 #北美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