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模式,说穿了就是要与病毒共存。但企图留下完投纪录转战北市长的陈时中,因放不下清零的选举考量,一再错估疫情,虚度了让台湾迈向正常生活的黄金准备期;而失准的判断,更让防疫整备量能陷入空前失衡。所谓与病毒共存,恐已变调为「与病毒共存亡」。
政府防疫的成效观察指标应可归纳为3项,重症看病床,染疫看用药,防疫看快筛。或许真是「天公疼憨人」,台湾足足有2年多的时间,有机会以他国用血泪所演绎出的疫情喷发路径为借镜,检视国内的整备工作是否充足。
结果,当邻近的南韩、新加坡、香港接连沦陷,病毒兵临城下,我们的政府却持续任由这3项指标陷于走钢索的险境,以为只要光喊一句「新台湾模式」,就能刀枪不入,彷佛把防疫当成芝麻开门,以为喊了就有用。
如今当本土疫情失控,这才发现原来我们连最基本的快筛都不够。这不仅让各县市政府毫无本钱「以筛代隔」,更让民眾只能瞎子摸象,凭感觉自我检测,活在危机四伏的恐惧感。而民眾被迫隔离,学童无法正常上课,医疗警消防疫人员也接连遭居隔,机关行号难以正常运作,整个社会几乎坐困愁城。
更甚者,疫情的预估,决定了防疫的手段。当陈时中在短短10天内一再错估情势,对本土确诊数的评估一改再改,更是让原本就已准备不足的防疫整备工作陷于崩溃边缘。这时若还说要走向防疫、经济併行的新台湾模式,根本是半夜吹口哨。
从清零转向与病毒共存,蔡政府改弦易辙过程显然没以充足防疫物资整备为基础,结果就是让民眾光着身子上战场,名存实亡的新台湾模式,自主应变也变成自求多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