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打乱就业市场,主计总处昨日公布去年10月人力运用调查结果,其中非典型工作者(含部分时间、临时性或人力派遣)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较前一年减2000人,以79.7万人创5年来新低,仅占全体就业人数不到7%。

国势普查处副处长陈惠欣表示,去年受疫情三级警戒的影响,餐饮等内需型服务业受创最深,这些本来就是非典就业比率较高行业,毕竟当业务受到影响、雇主想要缩减人力时,通常会倾向先缩减非典型就业者。

饭店及餐饮业者指出,三级警戒期间的内用禁令,让各家不得不断尾求生,以留住正职工作者为方向,但离开的兼职工作者,在疫情后并未随即回到职场,许多是投入工时更为弹性的外送工作,导致人力出现断层。

业者指出,过往通常有个观念,非典型就业者由于薪资、福利、权益保障通常不如全时工作者,应是劳动弱势,但疫情后才发现,很多做外送的赚的比原本在餐厅打工还多,疫后也没有想要回锅,「人没那么好请」。

除此之外,虽疫情改变工作型态,主计总处调查发现,全体受雇者共计918.2万人,其中因疫情改採「远距工作」或「居家上班」者共计184.5万人、占20.09%;不过疫情趋缓后,还维持远距工作的剩4.2万人、占0.46%。

哪些工作远距比率高?调查发现,教育业因为疫情期间多採线上教学,採远距比率70.29%居冠,其次是电信业、软体开发、程式设计公司的61.27%,至于会计师、律师等技术服务业与金融及保险业,採远距比率也近5成。

#工作 #发现 #远距工作 #远距 #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