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筛实名制第一天上路,「插第一张卡」就当机,民眾挤满药局买快筛剂,回到两年前排队买口罩的景象,让人不知是在防疫,还是在增加群聚的机会。台湾从缺口罩、缺疫苗到缺药物,现在又缺快筛剂,防疫初期的顺遂养成了政府官员的自满心态。

台北市长柯文哲在3月30日预警「4月疫情会大反扑」,不幸言中。他说只要把每个国家的疫情曲线重迭起来,就能看出欧美先、日韩后,接着是越南,然后是有锁国政策的台湾,这不是预言,这是科学。

这样的科学,柯文哲知道,中央疫情指挥中心难道不知道?21日卫福部长陈时中承认「全台20%确诊不是不可能」,都看到了疫情爆发的风险,为什么没做好该做的准备?

第3剂疫苗又出现缺货潮,儿童疫苗尚未抵台,就连与民眾生活息息相关的快筛实名制,药师是27日看电视才知道28日要上路,一上路又当机,各个药局规定不同,民眾除了排队受气,也无所适从。

事实上,连民进党立委高嘉瑜都建议食药署放行德国的「唾液快筛」,不用戳鼻子,1剂30元台币。此建议受到许多网民的支持。基隆有位陈女士确诊后在居家隔离时病逝,家属质疑:「快筛剂掌握在某些特定人士手上」、「林右昌说基隆病房十足,陈女士却没有病床」、「明知陈女士为确诊病患,也未匡列居家隔离照顾,导致家属也确诊新冠肺炎」,这一连串的问题,民进党政府上上下下,谁可以回答?

今天的台湾,好像在上演其他国家两年前的剧情,曾经以防疫成果「让世界看到台湾」而沾沾自喜的指挥中心,不觉得惭愧吗?

#排队 #疫苗 #快筛剂 #快筛 #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