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标志了后冷战时代的结束,冷战后的世界秩序瓦解,解释后冷战时代世界格局的理论也出现瓶颈。冷战结束,解释世界局势发展基本上有三大理论,分别是文明衝突论、歷史终结论及全球化。俄乌战争的爆发、世界局势的发展及可预见的未来,都曝露上述三项理论无法解释的窘境,要观察与解释后冷战结束后的世局变化,还需要新的视角与理论。

冷战结束象徵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告一结束,但世界并不会因此万世太平,美国学者杭亭顿认为文明之间的摩擦与衝突将取而代之,成为国际政治中一大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不同文明的断层带最容易出现衝突或战争。而2001年的911恐怖攻击事件似乎证实了他的观点,一时之间,文明衝突论成为解释后冷战国际政治的显学。

杭亭顿注意到乌克兰东西部言语与族裔的差异,但基本上乌克兰与俄罗斯还是属于同一民族、同一文化。以他的标准判断,他不认为两国会发生战争,因为世界上也有多族裔、多语言的国家如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很难想像会发生内战或邻国军事干预。俄乌衝突甚至台海紧张都很难用文明衝突去解释。

所谓歷史终结论是日裔美国政治学者法兰西斯‧福山提出,他认为冷战结束,共产主义国家一一瓦解,代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人类歷史来到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但冷战结束后,许多前共产主义国家的转型并不成功,多少带有威权主义的影子和腐败问题,离真正的宪政民主还有一段距离,俄、乌就都有这样的问题。而西方老牌民主国家也由于无能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分配与社会问题,出现民粹主义与极端化的民主倒退现象。福山所高唱的民主自由胜利越来越缺乏说服力。

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媒体将两个不成熟的转型国家,根据西方利益画分为所谓的「民主对抗专制」,赋予道德色彩来合理化支持乌克兰。这时福山的价值又被重视,他受访时坚称乌将依靠「民主」赢得俄乌衝突,鼓吹西方要与「非民主国家」斗争,自由民主制度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西方右翼媒体与政客的确希望以民主对抗专制之名召唤一场「新冷战」,但现实上难度相当高。如前所述,后冷战时代民主政治出现倒退与无力的现象,瀰漫在不论新旧的民主国家,很难使忧心于现实生活的一般群眾产生热情。第二,所谓「非民主国家」也不同于冷战时期有一套对立的意识形态,画分势力范围或输出革命。第三,即便在这场战争中,民主或专制与支持俄乌与否的画分也不容易,很难说乌克兰比俄国的民主高明多少,而民主国家如印度、南非等也没有选择与美欧国家站在一起。没有受邀参加美国民主峰会的新加坡却加入制裁。甚至西方国家内部也各自打着小算盘。

冷战结束也象徵经济全球化来到新高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国经贸关系千丝万缕,水乳交融,很难想像在经贸如此互相依存的时代大国之间会发生战争。但毕竟还是发生了,战争及随之而来的制裁影响原本的供应关系与经济效率。全球化当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民族国家意识再起,及国家安全战略回归传统国土安全优先。而战争爆发又刺激联盟重组,这种重组又促成了全球生产要素与商业体系的再安排。有论者认为俄乌战争终结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化。

俄乌战事仍在持续中,现在论断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也许过于草率,但一些迹象可看出基本底色。今日俄罗斯大胆採取军事行动挑战世界秩序,及一些区域强权作壁上观,还有相关国家趁势放弃依赖美元,都在说明一个现象,就是美国霸权的衰微。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欢迎来到更加不确定的新世界。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后冷战 #俄乌 #战争 #冷战结束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