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城位于基隆港西岸火车站后侧,曾因港运发达盛极一时;1979年基隆港务货柜化后码头工人需求减少,山城居民面临外移、高龄与少子化等问题;2016年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与基隆市政府合作,重新活化社区,在地居民直呼有感,盼持续推广在地人文特色。
太平山城隐身在中山区中山里,临近内港市中心车站,但因当地多为陡峭斜坡步道,联外交通不便,长年缺乏都市更新,导致许多年轻人口外移,留下许多废墟空屋,目前社区人口约1057人,平均年龄高达70岁。市府为活化山城社区,与元智大学合作推动实验计画盘点地方人文资源,并用参与式设计推动空间活化,让产业转型、人才回流。
基隆市都发处长徐燕兴表示,太平山城是基隆重要的地方创生场域之一,市府除积极推动相关硬体建设,包含西岸缆车规画、山海散步道改善与太平国小整改建等;也透过举办活动,如都市设计及再生议题交流讲座、山海工作营,翻转城市印象,去年更邀请台艺大成立太平山城艺栈团队进驻,至今已整理5处山城閒置空间,媒合多组艺术专长人才进驻。
基隆市府结合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以基隆港西区的太平国小为基地,2016年成立「山海工作营」,深入社区田野调查,并与居民建立关系,凝聚社区公共意识,透过举办市集、活动,重新点亮社区风貌,让更多人认识太平山城。另招募基隆老中青三代,与国内外建筑师、艺术家、产业专家,一起上课、创作,为城市再造注入活力。
中山里长罗予廷表示,山海工作营2019年在社区举办「山海小市集」活动,当时与中山里关怀据点合作,邀请数十名长者在开幕时表演,以简单的肢体舞蹈诠释青银共创议题,获得居民广大迴响,也有在地年轻人看见社区的改变,对太平国小閒置空间感到兴趣,主动询问未来是否会开放,盼能返乡开店、创业。
在地里民苏玉惠指出,自己经歷过太平山城繁华时代,近几年看着年轻人不断外移,只剩长者独居,社区逐渐没落、活力不如以往,如今山海工作营年轻人进驻改造社区閒置、阴暗旧屋,也举办许多活动带动人潮,让她很有感,决定投入心力,加入活化社区行列。
因此,2019年山海小市集时,她主动向里长提出摆摊意愿,拿出手作黏土、拼贴绝活,设计一系列DIY课程并融合在地特色,让游客不再只是走马看花,而是停下脚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
苏玉惠进一步分享,当时也有许多里民一同参与市集摆摊,贩卖在地特色油饭、炒米粉等,气氛相当活络,她认为,透过这项活动,不仅成功扰动社区,也拉近邻里间的距离。她提及,过去大家互不熟识,仅会礼貌性点头问候,但在活动后,有了共同话题,碰面时会停下脚步谈话、关心彼此,能明显感受到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苏玉惠说,以前大家只知道虎仔山,要向外人介绍自己的居住地,只能以「火车站后面」形容,但自从山海工作营、太平青鸟进驻,开始有曝光度后,只要对外提到「青鸟」就能产生共鸣,她直呼,很开心有愈来愈多人认识这座隐身在市区的罾仔寮山。
歷经多年改造,现在太平山城挥别阴暗、杂乱的负面意象,走进社区能看见许多废弃空屋多了艺术装置及彩绘,房屋外墙更重新漆上色彩,让密集住宅和陡峭巷弄有了不同味道,宛如置身国外,成为假日游客前来景点之一,成功为社区注入活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