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单4月紧急停售潮,造成保单「塞件」,加上产险公司核保趋严,据金管会3日公布统计,4月26~29日四天仅增加核保件数近13.55万件,为4月各周中最低,不过理赔速度仍未放缓,即便只四个工作日,理赔金额依旧破亿元,达1.11亿元,并超过当周新增的保费收入1.1亿元,呈现「死亡交叉」。

保险局统计,今年至4月29日为止,产险公司的防疫险保单总理赔金额达8.75亿元,占已收保费的50.9%;但申请理赔件数才刚突破2万件,占承保件数的比率仅0.9%,即很多保户应还没有提出申请,离初步估算的6%~15%损失率,尚有一大段距离。

保险局已紧急要求有推出防疫相关保单的产险及寿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预估各种情境下的损失金额、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儘速提报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讨论因应方案,即所谓的增资承诺,董事会纪录将交到金管会。

另外,若此次防疫各式保单损失金额,合计已逾20亿元时,即含防疫险、疫苗险等理赔金额合计突破20亿元时,将由产险公会提案讨论,允许损失金额大的产险公司向保险局申请,收回重大事故准备金及危险变动准备金,去冲抵帐上损失。

保险局主秘蔡火炎表示,上次产险业较大范围动用此特别准备金是在2009年莫拉克风灾,及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浓地震,造成台南维冠大楼倒塌等事件,由受影响的产险公司个别申请冲抵。

保险业者指出,上一次允许保险业「破例」大幅度运用危险变动及重大事故准备金,其实是寿险业在2000~2002年的科技泡沬,即「.COM风暴」时,股票投资出现重大亏损,甚至已是系统性风险时,当时有同意寿险业动用这二项特别准备金冲抵损失。

保险局统计,到4月29日为止,产险防疫险保单承保总件数达227万件,比4月25日时再增13.55万件,但之前二周每周都是增加46万或近48万件,上周应有5月1日劳动节假期,统计天数少一天外,蔡火炎表示,最大原因应是防疫险保单「塞车」,产险公司来不及核保。

到4月29日累计保费收入近17.19亿元,但已理赔8.75亿元,已是保费收入的一半要赔出去,且应还有很多保户隔离、确诊中尚未申请理赔。

#保单 #万件 #申请 #保险局 #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