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陈隆翔在侦办民进党前立委段宜康的「吞曲棍球」案件时,因为根据事实而没有做出让段宜康和民进党满意的处分,紧接着,一审、二审、三审和再审的法院判决中,法官做出的判决也与陈隆翔无异,导致段宜康必须赔偿甚至实践他「吞曲棍球」的宣示。于是,陈隆翔成为绿营的眾矢之的,遭到政治追杀。

首先,要做出正义的决断,对一位前途可期的年轻检察官而言,无疑是一大纠结。究竟是要奉承上意、昧着良心做出对段宜康有利的处分,还是要坚持依据事实地做出公平正义的处分?显然,陈隆翔选择了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司法与自己的尊严,但面对的可能是自己的升迁无望。

2019年,监察委员高涌诚便撂下狠话,「曲棍球案已缓起诉确定,要能翻案、重启侦查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检察官弹劾!」但这项对陈隆翔的弹劾,却被坚守正义的职务法庭驳回而失败。孰料,3年后,高涌诚再度针对「曲棍球案」弹劾陈隆翔,一副不将陈隆翔「打入天牢」不肯罢休的态势。而这回却激起了检察团体「剑青检改」的强烈谴责。

高涌诚这般强权打压正义的情节,已不是影视剧中的桥段,而是真实上演在以民主自由为傲的台湾,然这并非始自今日。观诸过往,诸多处分与判决中明显的双标,诸如民进党高官或子女酒驾、吸毒和运毒却毫无制裁来看,无怪乎,「办蓝不办绿」已成为嘲讽司法的常态。

但近来,司法界开始出现迥异于上述观感的现象,在有政治争议的案例中,不少司法官根据事实与公平正义做出处分与判决,而非一味迎合执政党的双重标准。这对民眾和司法而言固然可喜,但对藉由司法打压异己的民进党政府而言,却是偌大的警讯。剑青检改便直言,「监委为了护航政治势力,公然追杀、报復承办个案的基层检察官,难道监察院是想杀鸡儆猴,让全国检察官噤若寒蝉,对政治正确的权贵违法乱纪之事缩手装死,服膺新兴政治权贵吗?」

2020年初,高涌诚即在媒体上大放阙词表示:「约询法官是常有的事情,我每个月都在约」,如今一而再地追杀陈隆翔检察官实不足为奇,更彻底凸显出民进党政府不仅透过司法追杀在野党人士、迫害第四权、威吓人民的恶质,现在更透过监察院,追杀不听话的司法人。

2019年,监委陈师孟侵害司法公正独立的恶行,激起了全台各地超过8成,共1689位法官参与捍卫审判独立的连署,另外还有检察官495位、律师50位、法律学者4位,总计2247位法律人加入连署。发起连署的中华民国法官协会呼吁陈师孟「谨言慎行、自律自重」,但显然这些呼吁都被民进党和监委们置若罔闻。如今高涌诚再度抡起追杀司法人的大刀,激起剑青检改发声怒斥,其他的司法人呢?

眼下,「政治追杀司法」的高压已笼罩在每一位司法人头顶上,所有的司法人,都面临着该如何抉择的处境,是屈从权威还是像陈隆翔一样捍卫公平正义?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陈隆 #高涌诚 #做出 #检察官 #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