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10日公布薪资统计指出,虽然今年首季经常性薪资年增2.71%,创下2001年以来同期最高,但由于薪资增幅追不上物价涨幅,使得首季「实质经常性薪资」年减0.1%,为近六年同期首度负成长,反映国人实质购买力呈现下滑。

国势普查处副处长陈惠欣表示,随着基本工资调升,加上部分厂商营运状况佳也有调薪,3月经常性薪资连续第六个月年增率逾2%,以季资料而言,首季(Q1)经常性薪资年增率2.71%,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高,而总薪资年增率3.04%,也是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薪资成长情况不错。

陈惠欣解释,自2000年以来经常性薪资增幅较缓,相较之下,今年首季增幅达2.71%,是近23年同期最高,不过,由于首季通膨率达2.81%,在物价涨幅超过经常性薪资增幅的情况下,首季「实质经常性薪资」反而出现0.1%的负成长,这是2017年以来同季的首次负成长。

主计总处官员表示,实质经常性薪资增幅等于名目经常性薪资(即经常性薪资)增幅减物价涨幅。今年首季实质经常性薪资负成长,反映的是实质购买力的下滑。不过,若观察实质总薪资,由于近来非经常性薪资略增,因此首季仍有0.22%正成长。

在被询及去年经济不错,是否会在今年出现加薪潮?陈惠欣表示,这要等「事业人力雇用状况调查」于5月26日公布后才会比较明朗。

首季劳动市场除了深受通膨影响,去年五月以来疫情的衝击仍在,陈惠欣指出,Q1受雇人数就比去年同期少了4,000人,虽然制造业受惠于国际景气雇用人数持续增加,但批发零售业、艺术及休閒娱乐业比去年同期依旧大减9,000人、1.1万人,其他服务业(美容美髮、按摩等行业)也减了7,000人,显示疫情对内需型服务业的影响仍未消失。

近月疫情升温,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会有多大?陈惠欣表示,如果大家能如常的生活,相信影响不会太大,但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仍待4、5月的调查资料出来后,才会比较清楚。

#物价涨幅 #负成长 #性薪资 #最高 #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