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CPI变动率
各国CPI变动率

为衡量物价变化,CPI可以和一个月前比,也可以和12个月前比,和12个月前比即年增率,虽可消除季节因素的干扰,但由于比较的时点较遥远,反应较为钝化,尤其在物价变化较快的时期,远不如月变动率(经季调)来得灵敏。

■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一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壸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眾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美国于日前公布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虽然年增率仍逾8%,但月增率已收歛至0.3%,为近八个月新低,美股当日开盘大涨260多点,不过,几经震盪,反而以大跌326点作收。乐观者认为通膨高峰已过,美股因而上扬,悲观者则认为收歛速度太慢,美股遂又下挫。

股市向来难以捉摸,2000年7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季经济成长率高达5.2%,喜从天降,道琼指数却大跌160点。

2007年8月17日美联准会声明全球金融市场恶化,经济成长负面风险增加,结果股市反而大涨321点。忧喜之难测,于此可知。

一个数据的走向,朝好的方向解读,坏数据也有光明的期待,若朝坏的方向分析,好数据也有重重的隐忧,如前所言,经济成长漂亮则忧联准会升息,股市因而大跌。反过来,金融市场恶化虽是崩天的坏消息,却因为政府救市所带来的期待,反而让股市大涨。因此,近日市场对美国通膨率的反应就像醉酒者的随机漫步(random walk),想涨就有涨的理由,想跌也有跌的道理。

不谈股市,就通膨率(消费者物价涨幅)的变化而言,4月传来的应该是好消息才是,不论是欧元区、美国或台湾,消费者物价的月变动率都出现收歛的曙光,美国经季节调整的月涨幅只有0.3%,为近八个月最低,而欧元区0.6%,也比过去两个月趋缓,至于台湾也同样是和缓下来了。

我们平常看物价的变动率习惯看年变动,也就是年增率,若看年增率,我们就会悲观一点,例如美国4月8.3%、欧元区也达7.5%,之所以这么高,因为这是和12个月前比,在物价波动较活跃的年代,月变动会比年变动更敏锐些,一场通膨要落幕,会先反映在月变动,而非年变动。

例如,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让全球陷于停滞性通膨,美国消费者物价年增率自2月起升逾10%,到隔年3月还是在10%以上,没有缓下来的迹象,然而,此时月变动率已降至0.4%,创下近18个月最低,果然于半年后年变动率跌破8%,一年后跌破6%。

1980年前后也是如此,随着两伊战争,国际油价一飞冲天,二次石油危机卷土重来,各国物价大涨。以美国为例,消费者物价年增率自1979年3月即超过10%,直到两年后,1981年3月还是在10%以上,若看物价年变动率,那可真悲观,然而,若看月变动率则会发现另一番景象,3月已收歛至0.3%,为近15个月最低,果然,美国物价年增率于半年后降至6%,一年后降至5%。

由此可知,物价月变动率对通膨的反应是更敏锐的,在通膨较活跃的时期,月变动率的消长恰可用以判断通膨转折点的远近,从近日各国物价月变动率逐渐收歛看来,这一波通膨的转折点已在灯火阑珊处,除非世局又变,否则转折点落在近期的猜测,应是虽不中亦不远矣。

#美国 #变动率 #通膨 #悲观 #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