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碳排是全球迫切课题,世界各国无不设法提前净零以免气候灾难殃及无辜子孙!但至今,蔡政府所提之净零路径、「气候变迁因应法草案」仍陷于绿能发展不足之困境,当政府已承认2025年20%再生能源必定跳票时,如何期待2050年用再生能源70%达标净零!?

净零危机迫在眉睫,2018年中华民国国民用公投复决删除《电业法》第95条「核能发电设备应于中华民国114年以前,全部停止运转」文字。蔡政府却不改民进党「非核家园」神主牌,执意将核能排除于能源选项之外,未来缺电、产业出口国际碳税额外财损「事小」,倘气候灾难真实上演,届时谁为错误的「非核」负起千古罪责?对此笔者认为韩国的故事值得蔡总统借鑑,别让蔡主席害了该为全民幸福负责的蔡总统了!具体建议如下:

一、韩国「非核政策」大破大立,蔡政府应见贤思齐。

韩国政治产业及社经发展与台湾地区近似,核电50年来都是稳定基载能源。自韩国政党轮替可见「拥核─非核─拥核」的变化:李明博、朴槿惠政府(2008年~2016年)立法强调核能经济发展优势,核废料设址争议也由特别立法、地方公投妥善解决「邻避」疑虑。当年日本福岛核灾、韩国庆州与浦项等地震,使持「非核」、「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的文在寅在2017年赢得总统选举。

然而,文在寅2021年提出「非核」的「2050碳中和实现战略-再生能源占比60%~70%」,不仅遭讥「虚幻」且事实上对核电依赖不减反增。受限电、空污所苦的韩国人民对核电支持率从2017年35.5%提升到2021年超过70%。甫就任总统的尹锡悦于参选时即反对文在寅的非核政策,更指出:若为非核而将再生能源提高到70%,将使2050年电力成本上升达5倍之高、严重打击经济!文在寅也断然在今年2月卸任前对「非核」改弦易辙,表示「核电是未来60年的主要电力来源」。

韩国经验正是笔者所强调:能源政策认错「反覆」好过「一意孤行」,蔡政府理当反思并做到更好!当各国戮力研究核电延役、扩建之际,若蔡政府仍认为「拒绝核电作为过渡能源」是仁心理想,则应以最速件作成详尽可行性报告,向全国人民开诚布公其终结核电、自陷净零碳排困境也在所不惜之原因,切莫抱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思想;倘「非核」早已不合时宜,笔者建议蔡总统(而非蔡主席)担负职责,收起民进党神主牌、回归符合民意且实际的「以核养绿」!

二、能源政策应服膺科学,科学家对待科技应悃愊无华。

能源发展攸关国家竞争力!笔者引颈期盼中研院提到的:氢气、地热、海洋能、固碳等新兴技术,成为能源供给的生力军;但蔡政府执意2025年停止运转核电,孤注一掷于「未来科技」的态度令人毛骨悚然,实则保留核电、有备无患才是长治久安之计!科学家应服膺真理、知无不言,故服务于学术研究最高殿堂的中研院廖院长(隶属总统府)、工研院刘院长(隶属经济部)应该坚守研究中立,莫因「非核神主牌」缄默。蔡政府应以科学而非政治净零,用「最坏打算做最好准备」,落实「留下一个更好国家」的胜选承诺,为下一代奠定好的开端。

三、减缓气候变迁分秒必争,核电选项应持开放态度。

2050净零成功与否攸关人类存亡,读者当思考:「非核衍生频繁停电、经济衰退、气候灾难」与「因天灾、战争导致核灾危机」,孰者风险更大?笔者相信前者相比后者迫切且真实的多!参考日、韩净零后仍续用核电、核废料处理成功之经验,在国际能源总署(IEA)建议「净零保留核电」之前提下,笔者认为「以核养绿」才是符合《环境基本法》「逐步达成非核家园目标」两全其美的方法!蔡政府应落实行政院发言人2018年「(核电厂)是否延役或重启,持开放态度」之语,及早将核电纳入能源政策规画。 (作者为纳税人)

#核能 #能源 #非核 #韩国 #神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