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宜兰大学继2006年挖掘出第1座墓葬及7具人骨后,5月10日再度挖掘出3处墓葬及3具人骨,目前仍持续抢救发掘作业,宜兰大学表示,此次发掘有利于对兰阳平原先民歷史人文的研究、了解与文物保护,进一步认识噶玛兰文化。
宜兰大学表示,宜大是全国唯一大学校园列册遗址,当年沿袭学校旧名,称作「宜兰农校遗址」,目前台湾大学及东海大学校园内也都有发现遗址;宜大神农校区自1926年创校以来,就发现十三行文化旧社类型文物,距今约400年前,极可能是歷史记载的「摆厘旧社」遗址。
2006年宜大体育馆旁施作下水道工程时,首次挖掘出第1座墓葬、7具人骨,2020年宜大与文化局合作,在学校的万斌厅设置「宜兰农校遗址文化层」常设展示区,展示发掘的文物,重现400年前噶玛兰族的生活样貌,供社会大眾免费入内参观。
近期,在电资学院扩建工程前,因文资法规定,校方须先完成遗址抢救考古作业,5月10日起陆续发现3处墓葬、3具人骨,及俗称金鲤鱼的陪葬鱼形金属编物、琉璃管珠、铜铃、铜环等文化遗物。
宜大表示,从2000年迄今,在校内建设工程时,发现大量考古文物,近年内陆续设立解说牌復刻出土图腾做纪念、及举办「穿越时空.倒转400年」等展览推广,今年计画设置噶玛兰文化廊道,让各界看见过去噶玛兰族人生活的痕迹。
由于营建市场物价飙涨,加重校务基金财务负担,宜大表示,目前已编列900万元校务基金作为考古作业经费,盼能争取获得中央文化部经费补助,持续推动地方考古教育及歷史文物典藏的工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