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两岸民间交流更加不易,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23日受访指出,现今两岸交流发展,有太多不可预期的「黑天鹅」(发生机率低又影响大的变数),疫情让两岸双方必须在不确定性中摸索,两岸学术交流也因政治氛围、疫情、沟通效力等因素,受到阻碍,他直言包含学术领域在内的两岸交流已「回不去了」,全都需要「打掉重练」,并重新建立互动模式与新基准。

王信贤受访表示,近年两岸学术交流受到多重因素阻碍,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两岸政治气氛,他表示,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美中贸易战与2020年蔡英文总统连任3个事件,使两岸政治氛围与政府间的信任呈现螺旋式下降。因此,大陆官方对赴台学者的政治审核趋于严格,举凡台湾邀请方背景、讨论主题,以及是否为「国际性」定位的研讨会等,都是陆方所在意的,连带导致大陆学者对于访台更加谨慎与自我审查。台湾方面,官方对赴陆学者也有更多的上报要求,「两边都在卡」,使学术交流降温。

其次是疫情影响。王信贤表示,疫情以来,两岸线下学术交流几乎全数停摆,但线上会议仍多,多少能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但他坦言,会议以外的实体互动,因有情感与信任作为基础,而更加珍贵,这部分线上互动较难取代。对于仍旧持续的学术交流,王信贤呼吁两岸的政治高层与主办单位,都要珍惜这种得来不易的成果与机会,因培养长期互动关系非常困难。

影响两岸学术交流的最后一项因素是沟通效力。王信贤指出,台湾在美中战略竞争之间一面倒向美国,再加上绿营于台湾政治版图中占有明显优势,此外,大陆对台也越趋强硬,使得两岸关系迴旋空间变小,这也使得两岸学者的政策交流所能讨论的空间很有限,偏向支持两岸关系缓和的政策建议变得较难实现,进而影响交流意愿。

此外,近年发生施正屏、蔡金树等学者被陆方冠上「学术间谍」罪名,王信贤认为,这些事件会让台湾学者赴陆更谨慎、有更多安全考量,从事两岸学术交流风险越来越高。

大陆2020年暂停陆生来台就读,加上疫情波及,台湾校园内的陆籍学位生与交换生骤减。王信贤认为,这对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形成负面影响,如果「两岸年轻人都只透过键盘互动」,那就麻烦了,面对面交流还是更好。

#交流 #因素 #王信贤 #学术交流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