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香港第1季经济成长率衰退4%,远低于市场预期的衰退1.5%,失业率更是从上1季的4%攀高至5%。背后主因不外是为配合北京清零政策,採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内需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大受打击,连带重创经济。香港GDP组成中私人消费占比约6成,因疫情而导致的消费严重萎缩,自然成为拖累经济的关键元凶。

吸引外企与资金回流

坚壁清野的防疫措施不只影响经济表现,国际企业及人员移动也大受影响。香港美国商会公布2022年企业信心调查,在香港的美国企业中,60%受访者将国际旅行限制列为当前最大担忧。该报告明确指出,儘管香港市场依旧存在庞大商机,但严格防疫措施,导致外籍人士与资金加速流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也大受削弱。

香港欧洲商会3月底做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高达49%欧洲企业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全面或部分撤出香港,只有17%没有搬迁计画。该报告亦针对专业人才移入进行调查,超过一半(52%)受访对象表示,过于严格的防疫标准是他们不愿前进香港的最重要考量因素。

中美关系恶化加上严控疫情政策,正让香港陷入前所未见的人才流失困境,包括金融服务业都无法幸免。花旗、美银及法兴等外银陆续传出驻港高阶主管迁往新加坡。新加坡观光局的数据可以验证这个事实。据统计,今年第1季从香港入境新加坡人士几乎倍增。其中,除了过去定居香港的新加坡人回流外,绝大部分多属香港居民与原在香港工作的外国专业人士。

香港引以为傲的国际金融中心光环,在政局纷扰与疫情延烧夹击下,似乎逐渐黯淡。这对香港甚至是大陆经济长远发展来说,恐怕都不是好事。自1979年大陆开始全面实施经济改革以来,香港制造业几乎全数转移至珠三角的深圳及东莞,制造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比仅1%,服务业高达93.4%,其中又以金融及保险业占比重23.4%,为最大宗。

一旦国际金融中心角色淡化且人才逐渐流失,作为主要经济引擎的金融服务业,势必也会跟着失去动能,经济自然不会好。

松绑陆港金融互联通

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大陆重要的转口贸易枢纽,也是资金对外联繫的重要门户与跳板,经济动能萎缩且金融服务能量缩减,一定会连带影响大陆经济表现。更何况,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这个节骨眼上,香港所扮演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与作用,势必更为重要。日前李克强接见香港新特首李家超时,特别期许香港能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同时加快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背后图谋的,不仅是单纯找回香港过去荣景而已,更希望藉着香港的金融服务量能,挹注大陆经济活水,甚至进一步带动大陆金融市场发展。

诚如李克强说,大陆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大陆力挺香港,提供真枪实弹打击国际秃鹰,让香港得以安度金融危机。现阶段,儘管大陆面临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但经济规模与金融市场动能都不可同日而语。力保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实际作法上,如何利用大陆丰富市场资源与亟待开发的金融潜力,结合香港170多年歷史的金融发展经验与优势,藉以吸引外企、资金与人才回流是关键所在。进一步松绑陆港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业务与商品等,都是确实可行的作法。

毕竟这不只符合大陆市场持续开放的方向,也有利于香港金融地位的提升。香港一国两制进入下半场,端出既能贯彻一国两制精神,又有市场吸引力的政策牛肉,是当前大陆领导人的最高智慧。

#香港 #大陆 #重要 #金融 #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