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战略竞争态势急速升高,遥远的南太平洋也成为争夺战重心,鲜少受到瞩目的南太蕞尔小岛已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节点」,中国势力闯入澳洲与纽西兰后院,进逼美国西部大门,美、澳积极联手反制,台湾无法跳脱这场激烈的地缘政治竞赛。

纽澳后院白热化

《纽约时报》以「为何中国在太平洋的影响力竞赛遥遥领先」为题报导,华府误以为演说就是力量,将利益与影响力混为一谈,现在想力挽狂澜,却已远远落后中国。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总监坎贝尔警示,未来一、两年在太平洋岛国会看到「战略意外」,意味中共在南太势力与影响力快速扩张,特别是与索罗门签署「安全合作架构协议」后,已严重威胁美、澳、纽的利益。

2月间,世界聚焦在乌克兰战争及美中西太平洋对峙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成为36年来第一位访问索罗门的国务卿,接着坎贝尔于4月率团走访斐济、巴纽、索罗门群岛,彰显美国急起直追的企图心,南太已成为另一个重要战场。

美国总统拜登于5月24日在东京结束印太外交出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次日就展开南太平洋8国「跳岛访问」,与斐济总理巴依尼马拉马共同主持了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议」,由于受到中国与索罗门的安全协议刺激,美、澳联手防止中国与10个建交国签订区域性的安全协议。据报导,中国曾草拟「共同发展愿景协议」草案及附属5年行动计画,其中包括强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部长会议并未达成任何共识或协议,西方媒体形容王毅功败垂成,外交行动遭到挫败,但这种结论过于武断,特别是两次部长会议就进展到探讨区域性协定,索罗门已允许中国员警、军队维持当地社会秩序,中国军舰能停泊进行补给,中国已打破澳洲、纽西兰在当地长期独大的垄断地位,美国优势地位不再,已是既存事实。

另外,中国已与10个建交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巴纽、万那杜进一步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计画及与萨摩亚的经济技术、文化合作计画,王毅并非空手而归。王毅表示,媒体「渲染」中国要和10个太平洋岛国地区签署地区安全协议「是个假消息」,中国到南太不是来驻扎军队、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是签署地区安全协议。

台恐受连带损害

继索罗门之后,大陆正与吉里巴斯洽谈安全协定,希望在南太建立更多「战略栖地」,大陆若能在南太完成更多港口、机场、通讯基础建设、卫星观测站等设施 ,等同直接超越第一、第二岛链,进驻纽、澳后院,进而威胁夏威夷与美国西岸,同时建立了美军向西太平洋运动的「遏阻点」。

美、澳南太屈居劣势,自己要负主要责任,美国长期以来对此区域掉以轻心,对当地发展缺乏急迫感、创意与资源投入;澳洲总以老大自居,喜好下指导棋,前总理莫里森藐视气候变迁对南太岛国的严重伤害,经常以拿了钱就闭嘴的态度对待南太国家,才让中国有机会趁虚而入。

美、澳警觉南太平洋已成为围堵中国的缺口,才积极展开因应反制行动,澳洲新任外交部长黄英贤赶在王毅之前飞往斐济,然后访问萨摩亚与东加,出现中、澳外长同时进行「跳岛外交角力」。美国则邀请斐济加入刚宣布设立的「印太经济架构」,坎贝尔与总理巴依尼马拉马举行视讯会,南太平洋的外交战更趋白热化。

南太平洋是台湾的重要外交据点,2019年索罗门与吉里巴斯分别与台湾断交,严重打击台湾维护邦交国的努力,台美当年大张旗鼓举行第一次「太平洋对话」,强化与南太的合作关系,但这个机制似乎已经停顿。

目前台湾仍与马绍尔群岛、诺鲁、帛琉、吐瓦鲁等国家维持外交关系,民进党政府如无积极作为,将无法幸免于美中对抗的连带损害。

#安全 #南太 #协议 #美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