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台湾近几个季度的贸易额增长在亚洲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为亚洲贸易表现最强、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法人建议逢低布局台股,并首要以布局元大台湾50等重量级权值股的ETF为优先。
截至今年4月,台湾的出口达到2019年疫情前水准的160%。除亮丽的出口表现(贸易额)外,台湾的出货量比同业相对更加稳定,使其成为疫情期间亚洲优异的出口商之一。近几个月维持较高的全球贸易份额,显示着台湾在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优势可能不仅来自疫情相关的利多,尚涵盖科技和非科技领域,大部分出口的美国市占率明显提高,科技和非科技领域均受益于供应链重组。
此外,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小幅高于世界银行预期之2.9%。
OECD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4.5%下调至3%,同时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2.8%。
OECD修正后的预测略高于世界银行周二公布的2.9%的增长预期。OECD表示,世界经济将为俄乌衝突付出「沉重代价」,包括增长放缓、通膨问题加剧以及对供应链造成的潜在长期损害,也将令各国设定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难度更高。
根据OECD预估,其38个成员国CPI今年将以平均9%的速度上升,是其12月预期的两倍。
通膨带来的影响已经迫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在过去三个月中,全球央行共计60多次上调政策利率,创2000年初以来新高。不过,儘管与1970年代的石油衝击情境相似,但该组织仍对全球经济是否处于滞胀边缘持谨慎态度。OECD将其对美国的增长预测从之前的3.7%和2.4%降低到今年的2.5%和2023年的1.2%。
OECD将2022年中国经济成长预期下调至4.4%,预计2023年成长4.9%;OECD 预计欧元区2022年GDP成长2.6%,2023年料成长1.6%。
中国5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6,主要反映疫情对经济影响有所减弱;不过,本次数据仍处于荣枯线之下,且创近十年来次低水准,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尚未脱离不景气的谷底。
展望6月,随着中国疫情形势好转、物流运输改善、企业全面復工復产,有助供应链产能进一步修復,且5月31日中国国务院发布33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发放消费券或数位人民币红包,彰显维稳经济的决心,可望提振企业对内需前景的预期,带动6月制造业PMI进一步反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