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缓高铁沿线云林、彰化地区地层下陷速度,农委会2013年起推动「黄金廊道计画」,鼓励农民转旱作,减抽地下水灌溉,该计画于已于2020年结束,在无奖励转旱作诱因下,农民去年又恢復种一期水稻,云林县政府盼农委会改以替代方案奖励,维持防治地层下陷成果。

黄金廊道计画是农委会在彰云地区高铁沿线两侧1.5公里区域推动的地层下陷防治计画,辅导农民不种一期稻作,改为转作大豆等省水作物,每公顷发给3到6万元不等的契作奖励金,有效降低高铁沿线地层下限速率。

然而,为期8年的黄金廊道计画已在2020年期满终止补助,云林县府极力争取中央延长期限或改以替代方案衔接,可惜未获核定。

县府表示,去年因只有「对地绿色环境给付计画」,对农民诱因不高,沿线二崙乡、西螺镇、土库镇、虎尾镇、元长乡、北港镇都陆续有农民恢復种一期稻作。

农业处指出,绿色廊道计画终止后,县府虽争取延长未果,但以自有财源加码补助绿色给付的作物高粱、大豆,其中,大豆中央补助每公顷6万元,云林县再加码2万元。

另外,县府去年首次与金门酒厂合作契作种植第二期高梁,中央补助公顷4.5万元,县府加码1万元,还有绿色补贴5000元,每公顷总共补助6万,土库镇、元长乡有农民试种。

不过,老农耕作习惯不易改变,去年因无绿色廊道奖励措施,又有人恢復种水稻,原因是气候较稳定、一期稻作产量也比二期稻作高,不过,种植期间是枯水期,十分仰赖抽地下水灌溉。

农业处说,辅导农业生产节水是云林县地层下陷防治重点工作之一,为维持歷年农业节水推动成果,以及提高转旱作的诱因,今年已再提报「云林高铁沿线特区推动农田转旱作物措施」,期盼明年可获核准推动。

#旱作 #农民 #计画 #恢復 #高铁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