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主席美国行的相关谈话,充分反映其基本立场:第一、将九二共识定义为「没有共识的共识」;第二、「亲美反共不亲中」,对美关系位阶明显高于两岸关系;第三、放弃追求两岸和平,配合美国战略,同意台湾应积极备战。
这三项基本立场,有的是对歷史事实认知错误,有的是朱主席主观的认知与主张。同为中国国民党的一员,我对其上述立场是不认同的。
第一、九二共识不是「没有共识的共识」。1987年开放探亲后,两岸衍生出很多事务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海基、海协两会经过多次书信后,终于有了基本的理解,开启了两岸交流,一直延续迄今。这个「1992年的相互理解」,其中包括两个共识,一个没有共识。两个共识分别为「坚持一个中国」与「谋求国家统一」。没有共识的地方在于「一个中国」的内涵,台北主张一中为「一中各表」,但是由于北京认为当时处理的是事务性协商,因此不需要讨论一中内涵,态度是「一中不表」。
这个「1992年的相互理解」,后来被苏起称之为「九二共识」,并广为援用。民进党因追求台独,一开始就否认有「九二共识」,并称之为「没有共识的共识」,这个完全错误的解读,没有想到朱主席也接收了。
第二、不同于以往国民党的「亲美和中」,此次朱主席明确地表明「亲美反共不亲中」,明显地向美国选边站。「反共不亲中」与民进党的「抗中」在本质上也趋同,并不惜以国共关系破裂为代价。对外关系应以「平等互惠」为根本,而不是对所谓「民主自由国家」我们就比较亲,对不民主不自由国家就不亲,更不是因对方是共产体制我们就要反。对外关系考量有两个要点:一是对方是否可以「平等待我」,二是我方利益能否确保。谁能够「平等待我」,对美国应当如此,对大陆也是如此。
第三、创造和平应比备战更为重要。朱主席此行除了表达心态上的亲美外,也表示完全接受美国印太的经济与安全架构,而这个架构是以遏制北京为目的,并且不排除与北京发生军事衝突为代价的思维所建构。朱主席完全接受了美国要求台湾加强军购的「积极备战」主张,并同意「调整军事投资强化不对称战争」,以军购优先因应未来5到10年的突发事件。
国民党的优势应该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为两岸创造和平。但是朱主席很明确的选择从九二共识上退一步,并积极配合做好美国棋子的角色。朱立伦的路线是否适合国民党的未来?朱主席要选择一意孤行,还是愿意接受党内不同意见的质疑与辩论,就看他的格局与胆识了。(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