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从1960年代起,因应产业升级而大量扩充渔港设施,全台曾有多达239处渔港,但随着海洋资源减少,现在约三分之一的渔港面临存废问题。新北市目前有28处渔港,其中10处被渔业署列为低度利用渔港,为改变渔港样貌,市府除拆除废弃渔港,也计画将美滟山、和美渔港分别转型为栽培渔业中间育成中心及生态復育中心,打造復育金三角。

新北永兴、中角、老梅及莺歌石渔港等4处渔港因港湾设施不足、岸边浅石过多等因素,渔作减少被渔业署列入废弃渔港,市府2019年启动转型计画,拆除渔港并恢復原有海岸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

不过,新北辖内的淡水第一、六块厝、麟山鼻、石门、草里、水湳洞、和美、美艳山、澳仔、龙门等10处渔港仍被列为低度利用渔港,渔业署不会给予任何补助,若要持续整建,须由市府自掏腰包,光是清淤就需耗费百万以上经费,恐会造成不小财政负担。

渔业处表示,市府多年来与各大渔会沟通渔港用途跟转型发展,目前仅六块厝、石门、澳仔、龙门仍有渔船进出,维持传统渔作使用;淡一渔港已转型为观光休閒渔港;麟山鼻、草里渔港转型为钓鱼友善渔港;水湳洞渔港转型为游艇共泊、渔村文化摄影展览据点。

美滟山、和美渔港则转型为生态復育基地,美滟山渔港负责人工繁殖鱼苗短期饲养,復育的海洋生物在放流到大海前,会先放在渔港箱网内,提高存活率,今年已测试黄锡鲷、尖翅燕鱼、星鸡鱼、嘉鱲鱼、条石鲷等5种鱼类,放流超过8000尾鱼苗。

为配合「新北山海造林计画」,和美渔港去年起启动珊瑚復育,渔业处与台湾山海天使环境保育协会合作,推出「和美海之家」復育活动,让民眾参与珊瑚种植,现已有超过100株珊瑚苗在渔港内。

渔业处表示,市府也与海洋大学合作,目标在年底前復育500株珊瑚,目前已计画将养殖3年的珊瑚移植至卯澳湾,并将该地打造成渔业示范区,未来可作为推广珊瑚保育教育课程的珊瑚种原库,提供各县市需要復育的珊瑚,落实资源永续目标。

#渔港 #渔业处 #打造 #处渔港 #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