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国商会建议中科院降低国内研发计画之「本土制造比例」(即自制率)门槛,加强推动国际合作。但这项建议也被外界质疑蔡政府标榜的国舰国造、自主国防不见了。学者坦言,核心技术得靠自己发展,很难寄望对方转让,不过就成本考量,美国商会的建言不是没道理,最终本土制造比例究竟该设定多高,要看个案。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说,《国防法》明定「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获得武器装备,以自制为优先,向外採购时,应落实技术转移,达成独立自主之国防建设。」我们的政策目标虽然是要国防自主,可是对于自主并没有设定明确且统一的门槛。
苏紫云解释,中科院研发计画的零附件要超过一定比例才能称为国造自制,普遍来说至少要7成,我们的国造飞弹品质还不错,自制率更可能达8成以上,但在一些特定项目,台湾可能无法达7成自制目标。苏紫云举例,潜舰国造大概只能达到5成多;另外像是战斗机,如果要搞出国产引擎,花费恐会是天文数字,「因此土本制造比例要看不同个案需求调整,这样才较符合现代管理精神。」
此外,美国商会也建议透过「工合点数加成」以提供诱因,吸引国际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苏紫云则认为,实务上有困难,毕竟对国际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是永续生财关键,很难要求对方转让。
中科院低调回应,尊重台湾美国商会所提出之建议,但也表示中科院在推动国防自主的各项工作,都是依据政府法令与要求,并不会特地偏向特定厂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