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智指出,自己用台湾Pay缴电费,台电来函通知电子发票中奖,他到便利店实测如何兑奖,没想到跑四趟都没兑换成功,最后发现是载具号码不对。另外,每回打电话给银行客服专线,总要层层输入,冗长等待,若输入错误又重来,林建智说自己尚未高龄,就遇上科技障碍,更何况高龄者或是弱势族群。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人际接触不便,保险业推动视讯投保,但事后常被要求缴回纸本签名,造成困扰。林建智说,为确认客户投保意愿及保障其权益,法规要求亲晤亲签,但在现今科技进步及线上作业的环境下,常会引起保户抱怨:「不是都视讯同意,还要我寄回签名纸本?」

另外如小额终老保险,投保年龄最高可到84岁,林建智的长辈夫妻一起投保,两人年龄及体况差不多,但一人过了、一人没过,过程中一直要求补件,却也没说明原因。林建智说,政策引导的保险若沦为保险公司的指标管理,当额度达标后就推诿不受理,也会成为不公平待客的原因。

林建智建议三大方向:一是强化高龄弱势友善服务。大数据及科技应用下,可发展高龄弱势专属商品,提供更多自动化及流程简化服务。保险业也应主动关心高龄弱势保户,提供服务分流、发展高龄生态圈,更可参採防制金融诈骗模式,协助高龄保户避免不肖亲友的金融剥削。

二是客户声音倾听与回馈。林建智说保险公司应由上而下重视客户声音,而不是将责任推给第一线人员,且要有自我及外部评鑑机制,随时分析改进。建议可让保险公司董事会成员或高阶主管,以秘密客身分访查,体验各项服务是否周全,进而改进。

三是数位科技的应用。林建智说应提供更多元身分认证,利用人工智慧优化保费缴纳、理赔申请及契约保全等,并应更进一步协助保户进行健康管理、慢性病风险预测等,将服务层次由事后理赔关怀提升到事前风险预防。

#服务 #弱势 #保险 #管理 #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