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依据讨论结果,归纳出「将人类福祉置于健康地球与人人共享的繁荣的核心」、「承认并落实享有洁净、健康和永续续环境的权利」、「对我们当前的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进行全系统变革」、「加强国家对健康地球现有承诺的落实」、「促使公共和私人资金流与环境、气候和永续发展承诺相符」、「加快食品、能源、水、建筑和建筑、制造和交通等高衝击行业的全系统转型」等建议,提交给联合国参考。
而面对这国际永续发展的关键时刻,科研界与企业界亦积极参与,反思科研典范与行动议程。
科研典范转移
此次斯德哥尔摩+50会议前夕,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未来地球研究计画(Future Earth)与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发起「致所有地球公民的公开信」
公开信提出了「重新定义何谓整体社会和个人值得奋斗的目标」、「认知到特权阶级具有且应负的责任」、「群眾的动员与行动对于修正系统性问题至关重要」等三大呼吁。亦强调科研社群的使命是,建立跨学科、跨区域和跨收入阶级的学术沟通桥梁,并赋予各项技术创新其应有的社会与道德责任。透过合作,实践多元包容与完善的科学研究;亦必须持续参与各项与实践永续发展、社会正义和维繫生存尊严相关的教学活动与研究应用。
企业永续行动
在会议期间,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与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共同提出「斯德哥尔摩行动议程」(Stockholm Action Agenda),植基于来自34个企业与国际组织代表的讨论结果,鑑别出三大优先行动项目:全球企业问责与透明机制、全球循环度议定书、全球永续行动职能倡议。并以交通、电子、营建、时尚及纺织、食农、旅行观光等六大关键全球价值链为优先推动面向。
臺湾此次虽未组织代表团前去参与,但「2050净零排放」与「2030永续发展目标」均为政府施政重点。因此关注永续议题的学研、企业与NGO,可参考此次会议期间中的国际范例,产出知识引领行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