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选战开打,从本报民调来看,蒋万安、黄珊珊与陈时中初步较量的支持度不相上下,「三脚督」态势已定,究竟最后谁能胜出?除了「弃保效应」的发展动向之外,目前仍未表态的3成市民,将是决定未来谁当首都市长的最大关键。

台北市政治版图曾长期呈现「蓝大于绿」,近几年中间选民愈来愈多,尤其在蔡英文当选总统,加上最初由绿营支持的柯文哲连任两届台北市长,并创立民眾党,让国民党版图被瓜分,不再是绝对领先的政党。

台北市6大选区中,士林北投和中山大同,选民结构传统较偏绿;松山信义和大安文山偏蓝,至于内湖南港和万华中正,则是蓝绿支持者互有消长。

此次民调中,陈时中在内湖南港的支持度有24.5%,比蒋万安多出8.6个百分点,却与黄珊珊的24%不相上下;去年5月国内爆发疫情时,被卫福部视为防疫破口的万华人至今「忿恨难平」,但蒋万安在该区仅小胜1.5个百分点,与黄珊珊的差距也在误差范围内,并未吃到太多红利。

民进党近年选举主打空战,受到不少年轻族群欢迎,此次民调却显示,黄珊珊对于39岁以下的年轻选民最具吸引力,民进党提名的陈时中,在3人之中反而最不受年轻人青睐,与新党、亲民党关系密切的黄珊珊,抢到的不只是泛蓝选票,也有机会抢到绿营最具优势的年轻选票。

至于被认为是3人中最弱的黄珊珊,主要受惠于台北市长柯文哲近来屡次炮打中央,加上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未经充分沟通就徵召前行政院长张善政参选桃园市长,引发蓝营内哄,让不少蓝营支持者转喊支持民眾党。

不过,黄珊珊若最终以无党籍身分参选,蓝营支持者回归,对蒋万安的威胁就会减小,反倒对过去声量较高的陈时中威胁加大,一旦差距拉开,弃保效应就会逐渐浮现。

从民调看来,目前仍有高达3成左右的台北市民尚未表态,这些人在选战后期的支持度会愈加明朗,如何提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政见和愿景,将是3位参选人必须去努力的方向。

#九合一选举 #台北市 #差距 #表态 #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