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新闻之所以引起关注,其实都因为潜意识里仍把「学霸」和「职棒选手」视为不相关,或是不同层次的两种角色,自然产生「这么会读书,却去打职棒」的讶异。儘管大眾的观念已较开放进步,能获得更多肯定与支持,但相信要抵抗周遭对学霸光环的期待,走一条不一样的路,面对的挣扎和压力依旧不小。

华人传统的观念里,对不同专长和学习过程,仍多少存有高低贵贱的框架。读书被当作一种聪明才智的象徵,是较高阶的能力,其他在运动、艺术、烹饪、工匠等技术能力,通常被视为读书以外的「特殊专长」。所以当名校生去打职棒,大家会觉得很特别;同样的若有从小打棒球又能考上台大,也会觉得难能可贵。

也就是这样的观念束缚,让许多拥有不同能力专长的孩子,总要先经过一段读书考试的折磨考验后,才「不得已」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甚至因为会读书,必须无视或放弃自己更喜欢的天赋能力。

这位职棒新人真正让人讚赏的不是他会读书也会打球,而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以及自我瞭解与负责态度。实际上这个社会充斥着各种同时具备多项才华的人,各行各业中拥有高学歷的例子比比皆是,真正判定高下的不是智商和学歷,而是特质和能力。我们的下一代更需要的是能认清自己的才能与志向,立定各阶段的目标,不断学习新知和增进所需的各种能力,不管做什么都尽力追求更好的表现,才是在未来具备竞争力的要件。(康轩文教集团董事长)

#肯定 #专长 #会读书 #职棒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