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比物理更加难以预测,往往未预期到的事才最具影响力,因此牛顿也留下这句经典名言:「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类疯狂的行为。」
央行副总裁陈南光曾表示我们对于「通膨预期」目前仍了解有限,但我认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所提出的「双因子理论」可作出解释,人具有动物生存本能意识,为了活下去,必须透过劳动换取薪资,因此劳动是保健因子;另一方面得到薪资就多了很多选择,在法律及金钱许可下,你可任意购买喜欢的任何东西,透过消费得来成就感就是激励因子,消费者会担心物价是因为你必须劳动才能得到你所想要的物品,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既是消费者,也是劳动者,因此「劳动我」和「消费我」形成「劳消一体」概念。
对突如而来的通膨,劳消并没有十足把握可以抵御此风暴,进一步产生「不确定心里」与「通膨预期心理」,严重时还会产生「抢购潮」及「替代品」问题,通膨使「实质购买力」下降,虽然有一派认为通膨会推升薪资所得,但事实上工资上升幅度与速度远不及通膨,劳工因「买不起」向企业主申请加薪,若劳资双方谈判破裂就会造成罢工的社会议题,使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如果企业主同意加薪,导致工资成本的上升,促使商品服务的价格又提升,最终造成「通膨螺旋型上升」与「通膨自我实现」。
那无法预期的通膨问题该如何避免呢?这问题也困扰着经济学家多年,也导致眾多学派的产生,每次发生经济问题时,「凯因斯主义」都会再度被搬上台面,诉说着政府该如何干预市场。比起预测与解决方案,我认为更要防范未然,比尔盖兹也针对疫情提出我们应该要及早行动,会不会到来没人知道,企业与劳工对抗通膨,应该要将资产多元分散,达到多角化经营目的,统一集团旗下就分散于不同领域,如同罗董所说「未知的不确定性」会让大家无所适从,为了防止这种不确定性,必须提早做出预防,并在下次做出快速且有效的对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