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亚洲(Nikkei Asia)23日报导,北京2015年5月推出,在2049年前入列制造业超级强国之林的《中国制造2025》计画,一晃7年,至今似乎消失在公眾视野,官方不再宣传,然而这项战略政策并未凭空消失,反而继续以补贴偏好的特定科技产业,诸如电动车和晶片,变成只做不说。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锁定10个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资讯技术产业、高檔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太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由于缺乏官方补贴数据,日经经由惠誉(Fitch Ratings)搜集的近5000家接受政府补贴的大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讯息分析发现,接受补贴金额排行第2的是中石化、对一系列科技产品至关重要的晶片大厂中芯国际位居第3、中国中车排第5、京东方排第7、5G网路提供商中国移动排第9、华能国际排第10、中国电信排名则是第19名,多数与《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

部分例外是与能源安全或物价稳定相关,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2021年取代中石化,获得最高补贴金额,达40.3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一年增长31%。

另外3家汽车制造商也进入前10名──第4比亚迪、第6长城汽车和第8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显示在向电气化歷史性转变中,北京首要任务是培育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

比亚迪最近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其最新的年报中披露了十多项补贴项目,其中包括来自两个「工业发展基金」大笔资金,分别用于汽车和电池。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寧德时代排在第11位,其年度补贴在三年内激增2.6倍,达到16.7亿元。重庆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也位列前20名。

日经报导,2020年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企业的资助总额,达到约1000亿元,比2015年多了一倍还多。报告称:「中国企业整体活动已转向这些领域。」「对这些行业的财政支持越来越慷慨。」

#中石化 #补贴 #北京 #补贴金额 #汽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