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职能治疗师施懿真自幼开始学画,从素描和水彩练起,升学时期为专注课业便中断好些年,直到6年多前就业后,工作之余返回画室,重新燃起绘画热忱。「我喜欢骑着脚踏车,并观察周边生活取得灵感」从施懿真的画作中,可见她对故乡的热爱,更特别的是,她也以艺术为媒材,陪伴患者心灵重建。
出生台南市新营区的施懿真,小时候在艺术家李政哲画室学画,后来课业关系,较少接触绘画,自中山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毕业后,曾在高雄长庚医院服务一阵子,之后有机会回乡服务,便在柳营奇美医院担任復健科职能治疗师,并回李政哲画室继续学画。
施懿真说,除跟李政哲老师学油画,前年也向李伟诚老师学色铅笔作画,而她绘画的灵感来源,大部分源自对于生活的体验或感触,每到假日她常骑着脚踏车,走访邻近乡镇,发掘有趣的人事物,再回来用画笔描绘记录。
从施懿真的作品中,可见六甲落羽松美景、急水溪白茫茫的甜根子美景,也有孩子们奔跑、玩耍,或是农村老妇回眸凝视的景象,并期望透过作品,带给接受早疗教育的孩子、中风患者等个案对象生活启示或心灵上的抚慰。
在介绍作品《灿烂盆花》时,施懿真提到,这幅画是在完全抽象、没有打稿的情况下,从很阴暗的顏色,用油画刮刀随意创作的作品,就像復健路途,受伤需復健的病人突然被打入一个深渊,但这些生命刻痕,反倒是促进他们转念思考,才能获得灿烂的结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