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多次提到台湾凤梨将成「进攻型农产」,专家指出,台湾凤梨究竟要站稳日本什么市场定位,不见政府有任何想法,空有口号。学者并指出日本政府过去也和台湾一样,透过高关税、高补助来保护国内农业,而日本前首相安倍2013年提出「攻击型农业」概念,将日本从原本保护型农业反守为攻,农业体质与外销量的提升有目共睹。

中华农企发展协会副秘书长林裕纮表示,日本2014年要面对未来TPP的经济挑战时,安倍内阁提出日本农产品扩大输出的想法,因此2015年度的农业白皮书中载明要打造「进攻型农业」,除了代表政府的宣示,其中也订定并编列相应对的法令及预算,但台湾至今没有相关法令和固定的金费来源。

林裕纮举例,日本的葡萄不是要和美国拚输赢,而是要做高阶市场,陈主委说凤梨要成为进攻型农产,但我们的凤梨究竟要立足在日本的什么市场?蔡英文政府的农业政策常常看不到任何想法,而成败就是任用陈吉仲。

台湾产业关联学会名誉理事长徐世勋直言,台湾的农产没有大陆市场很难走出去,面对中国大陆暂停我主要输中农产进口,政府必须要赶快辅导离农和转作来调整,否则凤梨变成有出口补贴才有竞争力,这样根本无法称之为进攻。

逢甲大学国贸系教授杨明宪表示,战略上常说「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农产品在品质、品种、产地都有不同面向,也不像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以价格取胜,能操作的策略其实相当多,台湾不该迷失在小农成本比别人高就没有竞争力的盲点。

农委会国际处副处长林志鸿表示,台湾农产品要进攻,农产品的品质、药检等必须满足进口国的要求,台湾和日本同样因为土地面积小,不利机械大量耕种,生产成本相对也高,开发新市场、新通路、新品项的「三开」也在着手中。

#台湾凤梨 #进攻 #凤梨 #农产品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