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到台北,距离约812公里,这是一段不近也不远的路途。对移民者而言,移居台湾同样是一段又近又远的路,没有捷径、路途忐忑,但途中如果有人伸出手扶一把,可能会让路走得不那么颠簸…。
从反送中运动、《香港国安法》实施,到习近平七一访港讲话宣告的「二次回归」,蔡政府多次表态「撑香港」,让港人带着信心赴台。陆委会说,已建置「台港服务交流办公室」执行「香港人道援助关怀行动专案」,希望辅导港人在台就学及就业、提供生活安置及照顾等协助。但这些「撑香港」措施真的够力吗?
移居台湾20年的香港学者苏伟业,谈到台湾援港政策时滔滔不绝。他直指,政府港人移民政策的最大问题,是游戏规则既不清楚也不透明。联审会关起门来,一切过程都是自由心证,不需要详细交代批准或否决的理由,港人只能知道并接受结果,更没有申诉的管道。
苏伟业说,不知道相关衡量标准,加上政府裁量权太大,对港人形成很高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许多投资移民耗费资金后仍遭拒绝,付出的成本有如石沉大海。
陆委会多次强调对港人移民进行国安审查的重要性。苏伟业直言,许多港人的国语不标准、更不会讲台语,甚至连台湾的东南西北都搞不清。在台湾几乎没人际网络的港人,「大陆会找他们去渗透吗?」他希望国安官员花点时间、耐心去查,绝对都能追踪,但别以国安理由增加港人移居难度。
苏伟业也呼吁,台湾应有积极、整体的移民政策,且对于港人不应抱持安置、给予「恩惠」的态度。台湾在发展上应增加人口多元性,吸引香港人是一个捷径,可以为台湾带来新的想法与刺激,而投资移民更是互惠的。
在台港人Jenny则认为,「移民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港人不能抱持天真的态度而来。但她坦言,政府设立的移民条件也有不合理之处,例如港澳人士申请在台居留时,应寻找台湾公民担任保证人。她的朋友曾卡在这关,四处拜托他人协助。
同样移居台湾的余浩瞬也认同保证人制度对港人形成很大困难。他说,一般台湾人大多不愿意当保证人,寻找保证人需很深的信任基础,也有人情难度。很难想像,他第一个工作居留的保证人是大学健保室的护士阿姨。
港人离乡背井本已不易,若台湾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更多宽容与换位思考,也能成为那双让港人握紧的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