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大陆10日公布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扩大至2.7%,虽低于市场预期,仍创下两年新高。至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年增率0.8%,仍低于1%,分析认为,这反映需求虽有復甦但动能不足。

大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释,7月份CPI的组成项目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其中,在生猪产能去化及消费需求增加的背景下,猪肉价格上涨25.6%;此外,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菜价上涨10.3%,成为拉抬食品价格的主因。

另一方面,随国际油价修正,7月汽柴油价格同步下降,非食品价格从6月上涨转为7月下跌,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

统计局还公布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率,较上月大幅回落1.9个百分点,降至4.2%,升幅已连续9个月出现下降。董莉娟解释,7月PPI年增率下跌,主要是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下降。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来说,价格就较上年同期大降9.5%,降幅较扩大5.8个百分点。

中新网报导,中国银行研究院范若滢认为,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此消彼长,除了猪价上涨和油价下行的相互抵消,另外部分地区零星再传疫情,拖累民眾的能源和服务消费动能,自然让非食品价格出现下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分析,7月核心CPI年增率较6月下降0.2个百分点,落至0.8%,反映整体需求虽有復甦,但动能偏弱。同时,也反映大陆日用消费品、服务供给充裕。至于影响CPI飙升的猪价,周茂华认为,短期生猪价格仍有上涨压力,不过生猪产能恢復正常并继续保持稳定;加上大陆粮食丰收及调控政策收效,猪价再度出现大起大落的机率不高。

周茂华还说,预期接下来几个月CPI年增率将延续温和上升趋势,全年CPI有望稳定在官方制定的3%目标以内。至于PPI年增率将延续回落态势,整体来说不会动摇官方稳增长政策。接下来的政策核心仍是落实先前推出的保供稳价、纾困助企和稳增长。

#大陆 #下降 #食品价格 #扩大 #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