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大国边界领土纠纷悬而未决,随着「一带一路」延伸南亚,位于中印交界的尼泊尔,成了两国扩张地区影响力的必争之地。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10日与到访的尼泊尔外长卡德加会谈时,宣布将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使得规画多年的中尼跨境铁路再现曙光,王毅12日又重申,将使用对尼援款支持中尼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并称年内将派专家赴尼泊尔展开踏勘,让尼国从「陆锁国」变「陆联国」,也拉开中印两大国南亚龙象之争的又一战场。
中尼铁路是以2014年通车的西藏拉萨到日喀则的「拉日铁路」为基础,向尼泊尔方向延伸。提案始于2016年时任尼泊尔总理奥利访中签署10项协议之一。可行性研究方案在2018年12月通过后,从日喀则到双方边境吉隆县、全长443.8公里的「日吉铁路」,即将在2022年完工。惟尼泊尔段未见动静。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王毅在去年12月就提到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今年3月,王毅同尼泊尔外长卡德加会谈时强调,中国支持尼泊尔更加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推进中尼跨境铁路项目,建设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BBC报导,今年4月,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艷琪坦承,中尼跨境铁路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她说:「该项目需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在不足200公里的路段落差超过1000米,还需解决沿途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技术难题。据初步测算,整条铁路桥隧比超过90%,每公里造价约2亿元人民币。」
侯艷琪还指出,该项目和其他许多在尼泊尔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样,面临新冠疫情、徵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挑战。她希望中尼两国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也希望尼泊尔改善营商环境。
不过,报导称印度才是最大障碍,现有通往尼泊尔的铁路受到印度控制,印度担心尼国与北京关系过密,还曾在1989年对尼泊尔经济封锁长达13个月。现在尼泊尔希望通过修建铁路成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纽带,并从联繫两大邻国的铁路中获益。而且将来尼泊尔再受印度封锁,就能使用中国的陆港和海港。
中尼新铁路被看作是中国向尼泊尔援助的重要部分。中国计画从吉隆口岸,与尼泊尔的拉苏瓦,首都加德满都,和南部佛教圣地蓝毗尼,加德满都西边第二大城博卡拉相连接。
计画两年建成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中尼铁路预计造价3.12亿美元,吉隆-加德满都铁路耗资约27.5亿美元,加德满都-博卡拉铁路耗资约28亿美元。590英里的东西铁路也要花费70亿美元。分析人士担心,尼泊尔GDP仅为310亿美元,无力承担庞大铁路建设,因此将不得不过度依赖中国贷款。尼泊尔资深记者加彦德拉说,尼泊尔期望从亚洲投资银行取得低息贷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