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则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的消息:

─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首度与中国业者透过人民币结算交易铁矿砂。由于澳洲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砂进口国,因此该次交易极具象徵性,引起国际市场关注。

─印度最大水泥厂UltraTech Cement,6月自俄罗斯进口一批煤炭,首次改以人民币付款,货值达人民币1726亿元。据印度海关文件和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印度企业越来越频繁使用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用来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和石油,此举是为了避免使用美元,从而降低违反西方对俄制裁的风险。

─最近有消息指出,沙乌地阿拉伯正考虑与中国的部分石油交易改以人民币计价。据了解,沙国与中国就人民币计价的石油合约谈判已持续进行了6年;由于中国是沙国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占沙国原有总出口的25%),倘若这些石油改以人民币计价,毫无疑问将大大提升人民币地位。

除了这些,早前也有报导指出,俄罗斯与中国、伊朗与中国的石油贸易也已开始以人民币计价了。如何解读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中,人民币作为一种新交易货币的角色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接受与重视,我认为可以有四个角度的观察:

一、首先,当然是俄乌战争美国主导西方对俄罗斯採取金融制裁的效应。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各国不得不避开美元以免受罚,而採用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这无异为人民币国际化开出了一条新通道。

二、当然,人民币本身具备的优势条件也是它广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制造业规模大、综合国力强,以及长期币值的稳中带升。

三、更关键的是美元的自毁长城。美元在上个世纪能成为国际货币是因为美国承诺美元发行以黄金作准备的承诺,但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鉤,此一毁诺是美国第一次自毁长城。背信的美国为了让各国继续使用美元,要求沙国带头,一眾油国一律以美元进行石油贸易,于是美元继续以信用货币的方式成为国际货币。

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以量化宽松政策大印美钞,令美元信用一再贬值,是美国自毁长城的第二步。此时美元早已失去作为一种优质国际货币的条件了,各国继续使用美元,一是习惯使然,二是美元仍以石油为锚,三是除了尚未稳定的欧元外,暂未有优质的替代货币,但这一切都正在出现变化。俄乌之战无意中让各国改变了非用美元不可的习惯,这是美元自毁长城的第三步。

还有四、全球范围内正在出现及形成一个隐约的「反美阵线」,许多被美国欺压过的国家,实力大者如俄国、伊朗、中国,也有与美国关系微妙但心有过节的如印度、沙国、委内瑞拉等,似乎发现「去美元化」是个好主意、好契机。从长期看,这何尝不是美国一种另类的自毁长城。

《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以秦喻美,不亦宜乎。美元的世纪霸权,看来不易回得去了。

(作者为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

#人民币计价 #沙国 #俄罗斯 #自毁长城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