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三脚督选战近来聚焦交通议题,民进党参选人陈时中端出内湖交通政策牛肉,找来台北市土木技师公会理事长庄均纬操刀;北市副市长黄珊珊向北市交通局长陈学台、前北市交通局长张哲扬请益,国民党参选人蒋万安则请教担任过双北交通局长的王声威,政见斗智也意外成为「交通局长大战」。

陈时中开第一枪公布首发政见,喊出8年完成北捷环状线东环段,增辟衔接国道1号的匝道、堤顶大道、塔悠路地下连通道等4大工程,解决内湖交通塞车沉痾,庄均纬以土木专业担保,强调方案都具有工程和交通可能性。

黄珊珊私下向张哲扬、陈学台请益,大动作打脸高公局及陈时中,直言增设匝道、地下连通道都是无效计画,可见陈时中的计画都在「画大饼」,毫无可行性。

当绿白还在为内湖交通驳火,蒋万安抛出上任后成立双北公共运输委员会,打造可上网预约座位和班次的公车政策,协助弱势族群,而这项政见背后的智囊之一正是王声威,王在新北交通局长任内就曾首创手机预约下车服务。

有趣的是,蓝白政见智囊团都有过去北市交通官员,让政策攻防俨然成为前后任交通局长大战,而王声威、陈学台及张哲扬在前市长郝龙斌任内,曾分别担任公运处长、交工处长及停管处长,3人虽然专业不同,但共通点是皆对北市交通熟稔。

不过,熟悉交通领域的人士认为,陈时中所提的交通策略多从工程面下手,4项策略中有3项都与高公局有关,建设沟通成本很大,且相关方案郝、柯市府都曾经评估并且认为不可行,要是这么简单,前朝早就能做了,怎可能轮到陈来提。

#方案 #陈时中 #内湖交通 #北市交通 #陈学台